是饺子好吃还是面条好吃?

衣奕梦衣奕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北方生活了五年、又在外吃喝了五年的吃货,这个题目实在是太适合我了! 先说我的结论,对于我来说,饺子大于面条;但对于某些人来说,面条可能更胜一筹。 我们先从历史出发,看看这两种食物的发源地。 据传,饺子的发源地是中国,而面条起源于日本。(当然,这是食物起源的传说,并不一定真实,但具有参考价值)。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面粉做的食为天下的主食,认为“五谷”中只有“稷”可以做主食,其他都不能。其中,“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米,而“稷”就是小米。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并修建驰道,让各地的食物能够更快地流通,使得以小米为主食的西北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做成面食。

而到了汉代,由于“胡厨”的到来,各种西域美食也陆续传入中原地区,其中就有面点——这应该是最早的面条了。不过,这种面的形状和现在的面条差别很大,更像是现在的挂面或者方便面。

到南北朝时,人们已经会用擀面杖制作面条。而唐朝时,有人将凉水和面做面条,这可能是凉水的冷热水和面法的源头。 宋朝时,出现了《梦粱录》这样的饮食著作,里面就提到了各种各样的面食——可见此时面食已经是常见食品了。还有专门经营灌肠(类似现在的肠粉)、面条的小店,可见当时面条的制作已经相当成熟,不然生意也不好做。

而到了元朝,一些少数民族的食物(如羊肉串等)也纷纷传入汉族地区,成为居民日常食用的菜品和面食。

到了明朝,各种面食更加多样化,也出现了现代水饺的形状。 而包饺子所用的饺子皮,在古代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面团擀成薄片,这是最早的饺子皮;另一种是将面团用双手揉成条状,再掐断,用拇指和食指捏成圈,这种饺子皮更像馄饨皮。

通过上面的历史回顾可以发现,饺子比面条要晚很多,是在汉代才开始普及的食物。而到了明代,才逐渐变成我们现今看到的饺子模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是饺子优于面条。 但是,如果回到当代,情况就正好相反了。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追求吃得更精致,而传统的粗粮也逐渐被改良,变成了细粮。在过去上不了台面的面食,如今已经成为主流。

根据2015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人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适当进食淀粉类食物”。(注:1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克蛋白质或1克脂肪)。而在过去,人们每天吃的谷物含量并不多,一般在100-250克之间(生重)。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现在人均粮食消耗量已经达到300斤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人体所需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占人体总能量的60%左右。

虽然多吃谷类可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但只要控制好总热量,不加糖、少油脂,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的面粉制品反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所以,从食物营养价值和现代人的生活角度看,应该是面条胜过饺子。

禹云霞禹云霞优质答主

饺子好吃。这还用问?吃了那么多年,那是相当的清楚。

我从小就喜欢吃饺子,不管是韭菜饺子,还是白菜饺子,瘦肉饺子,三鲜饺子,吃上去总是香的很。

记得小时候,家里要准备包饺子时,母亲总会提前下吩咐,让我跟姐姐提好水去村西头的磨房里排队磨豆腐。因为除了那唯一的几次奶奶包三鲜水饺外,剩下的饺子馅儿大多离不开豆腐。我们小,又加上排队的人多,磨完豆腐,常常需要半上午才能回来。那时,我们姐妹俩,总是饿的肚皮都贴到了脊梁骨上。而一到晌午,看到桌子上的热饺子上桌,那可是真真的眼都红了。

我们姐弟众多,每次包的饺子也多,满满登登的一大盆。所以吃饭的时候,父亲就会提前给每一个人划好块,一般是12个,有时如果来人了,也会多拨拉出来俩仨。对于我们孩子,那也是相当的期待,就是觉得能多吃上那么两个饺子。

饭桌上,饺子热气腾腾,那特有的香味夹杂着浓郁的肉香,真是诱的人谗虫直往肚里钻。我们姐弟会毫不客气地拿起碗筷,夹起饺子就往嘴里塞,吃得是满嘴流油。这可能也是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吃法,所以,我们即使吃得在狼狈,大人们也不怎么责怪的。只是奶奶会笑着说:“看你们这德行,大闺女,快擦擦嘴吧!”

饺子吃完后,母亲会把盘子下面的饺子汤端上桌,嘱咐着我们说:“把饺子汤喝了,防病吧!”

那时,我们并不懂饺子汤里是否能防病,只知道饺子就热汤,那可是人间的美味。

吃着饺子喝着汤,别提心里有多惬意了。

饺子作为传统美食,其实在我的老家农村几乎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的。在逢年过节中,在走亲访友中,在红白大事中,饺子的出现都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腊八过后,日子就翻到了年根底下。我们老家的初一早上,也必须要吃饺子。大年三十,家里要忙活到很晚,有时在除夕的夜晚甚至子夜时分,母亲会和好面,然后把馅料放到锅里热上,等到子夜前后,再开始包饺子。这时,夜已经很静了,即使有鞭炮声也几乎没什么声响。我们姐弟会躺在炕头上,盼望着新年的钟声响起。有时,听到外面有了鞭炮声,弟弟会很兴奋地跳下炕去找鞭炮,但母亲总不让玩,因为火大,容易着了房子。而我们,就在焦急地等待和期待中,享受着来自新年的钟声,享受着饺子馅儿从锅里散出来的肉香和油香。

饺子包好了,弟弟会嚷着要吃饺子,母亲会盛出一两屉热饺子给弟弟过个年。等我们吃完饺子,母亲会把初一早饭的饺子包好,然后放上炕上。第二天早起,饺子已经冻上了,母亲会从灶膛里撤一些木炭,然后放在上面一蒸,不到一会儿就熟了。由于是初一,饺子必须要在鞭炮声中响过一次后才能吃。鞭炮声总是很快就响起来了,我们姐弟围着桌子,就着热饺子喝上两口饺子汤,也就着过了一年。

饺子在老家农村也是表达亲谊的一种载体,比如谁家娶媳妇了,一定要吃饺子。在老家农村有唱席和白席的区分,白席就是白事即谁家有人过世了,要吃几顿饺子。唱席就是喜事,比如谁家要娶媳妇了,也是要吃饺子的。特别是我们乡下,有的是唱席,所以饺子吃的也是特别的多。

饺子对于农村人,还是一种亲情的一种连接纽带和牵绊。所以,如果出门在外很久没有回来,家人是一定要给你包顿饺子的。我的大姐就去过邻村,半年没回乡下,一次回家,没过多久奶奶就给她包了顿饺子。

饺子就是家乡的味道啊。离开家乡之后,虽然在城里工作,我也时常包一顿饺子。可是味道总也包不上老家饺子的味道。

虽然面条我也很喜欢吃,比如手工面,鸡蛋面,洋芋面等,但我还是最爱饺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