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菜好吃吗?
首先,观音菜并不是一种蔬菜(或称真菌),它属于菌藻类,和海带、紫菜这些差不多 其次,“观音菜”这个名字其实是俗名,正式的名字应该是“海草”或者“海底椰”[1] 最后,这玩意儿是不是真的像它的名字一样由观音菩萨送来的,就众说纷纭了,我也没找到有力的证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种外来生物。 关于这个“外来生物”的来历,据说在唐代的时候,有一位渔民打进了一艘外国商船,船上的人全死了,只找到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奇怪的种子。
种子被带回大唐栽种,随后在福建一带开始普及,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有了“海底椰”的别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植物学上的“物种”概念与生物学上的“物种”概念是不同的——后者强调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遗传稳定性,而前者强调的是在一个自然区域内没有近亲繁殖导致的基因多样性。也就是说,同一个物种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例如我们常说的“热带雨林”或“温带落叶林”等),但本质上还是同一个物种。所以物种的概念实际上要宽泛得多。
以我们常吃的香蕉为例,它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但是目前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从遗传学上讲它们确实是同一个物种;同理,菠萝虽然是凤梨科,但它其实也是同一个物种。 但假如真的是如传说那样,这一物种是由一位观音菩萨赐给中国人的,那么它们的来源其实是非常清楚的:来自印度(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马来半岛北部)。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们现在吃到的菠萝和香蕉已经是园艺作物,是中国人和东南亚人智慧的结晶,但实际上它们的原始野生形态在中国也是存在的。在云南南部和东南亚的一些地方,有一种长着长柄的水果被称为“毛葫芦”(在台湾也被称为“山竹”),当地人经常采来生吃,味道酸甜可口。这种水果其实就是未成熟的香蕉,只不过它外表长有绒毛,而且果肉很硬,味道也很酸。另外,在贵州雷山县也有另一种野生水果叫做“芭蕉芋”,长得有点像香蕉,但是颜色发白,口感也比香蕉更加软糯,甜味也更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