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有什么副作用?
紫苏,别名赤苏、红苏、香苏等,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具有祛痰止咳、解表散寒、理气和中、解鱼蟹毒的功效。用于感冒风寒、咳嗽痰多、胸膈痞闷、消化不良、妊娠恶阻及食物中毒等有较好的疗效[1-3] 。 目前,临床上常用紫苏治疗感冒,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消化不良等疾病。《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紫苏,辛、温、无毒”。表明紫苏性质温和,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以安全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药理学实验显示,紫苏提取物对动物肝脏有一定程度的毒性,提示我们在应用时应注意剂量以及服用时间。对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紫苏中含有生物碱类、萜烯类、脂肪酸类、酯类等成分。其中,迷迭香酸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已从紫苏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活性成分之一[4-5];紫苏中的薄荷酮、柠檬醛、樟脑等物质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紫苏对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苏虽可用于感冒、发热等症,但对于风热感冒或温热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非但不可取,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有研究报道,长期过量食用紫苏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应谨慎食用。 在日常食用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饮食的安全:
(1)选购新鲜的紫苏:在购买紫苏时,要注意挑选表面鲜亮、深绿且没有干瘪现象的紫苏。
(2)清洗彻底:紫苏的表面可能会有灰尘或其他污物附着,因此在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干净,最好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清洗,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残留。
(3)适当烹饪杀菌:由于紫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含量很高,因此烹饪紫苏时,可以适当增加些油、盐的含量,这样不仅能保证营养的充分吸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杀虫作用。
(4)特殊人群慎用: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紫苏有致畸、致癌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孕妇和婴幼儿还是应当慎吃紫苏,以防出现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