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作用?
中医认为糯米是脾虚腹泻者的食疗佳品,在所有谷粮中,糯米最好消化,也最暖补。用五谷杂粮打底,更助于健脾、固表,增强体质。苇叶、黄芪、党参、栗子、核桃等辅料,既可以补气、补肾、补血,又兼具祛寒作用。所以,每到这个季节,给消化功能弱、体质虚寒者、容易出现腹泻的人,煮上一锅“黄金粟子粽子”,既能享受美味,又能起到食疗功效。
中医讲“热极而寒”,端午这一天人的身体出汗较多,毛孔张开,邪毒乘机入侵,最易引发暑湿,导致人疲倦无力、浑身困重,所以端午节养生原则应以驱除体内湿气、养护脾胃为核心。
中医认为,湿性重浊、黏腻、秽浊,是引起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胸闷、食欲下降、腹胀腹泻、关节酸痛沉重等症状的罪魁祸首。脾胃的功能是将人体摄入的食物运化成精微物质,并将精微物质输布全身,供给各个脏器以维持生命活动,这个过程叫作运化。而脾虚的人,其运化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将体内湿气排出,就会导致周身困重酸懒、食欲下降、便溏不爽等症状。
中医上讲“湿气通于脾”,祛湿气的最佳时间在端午,此时适当使用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草果、肉桂、豆蔻等药食,能够鼓舞人体正气,化解浊气,保护脾胃,是暑湿季节强身健体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