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五行属于什么时候?
“夜宵”,夜者,亥也;宵者,子夜也——即子时,23点至1点,这个时候阴阳开始转换,阴盛阳微,一阳初生,所以有“子时一阳生”的说法。这个时间点吃夜宵显然不合适。 那什么是合适的时间? 《黄帝内经》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就是说饮食要有规律、要节制。那么什么又是“食饮有节”呢?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平脉法》中提出:“人当须自尽,在其无欲。”“食不欲过度。”明代医家李士材注释说:“欲绝其邪,先断其源。”意思是说,要想不让邪气入侵,首先别给邪气提供来源(指食物)。这里所说的“不欲过度”也就是要节制,不让人暴饮暴食,否则就是“逆于生乐,食醉饱行房室,气绝血脉瘀阻”。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著作中说:“夜不可过饱,脾恶满。”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夜间过饱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导致脾虚。 还有“早起早睡,食饮有节,必身无病”之说。
现代研究也证实,不吃早饭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而一日三餐按时进食,合理搭配,不过量,可保持血糖平稳,远离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 “食饮”是否“有节”很重要!那么什么是“有节”?首先就是不过度,其次要遵循“早好、午饱、晚少”的原则。
也就是说早餐可以吃得好一点,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得少,同时,晚饭不要吃太晚,如果晚上八点还找不到吃饭的地方,那就说明饭菜准备得“相当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