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属于深圳吗?
首先,从地理上: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而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平原。 从历史沿革来看: 春秋时期,今上海市境内有吴国和越国两大诸侯国;而深圳市境内主要是百越部族。 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辖境包括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及越南北部、缅甸北部等地;汉朝时属交州部域,晋朝以后分属广州府、韶州府。
上海在宋朝以前只是一个小镇,在元朝设立上海县,到南宋时才有了“上海”这个别称。 “上海”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是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当时将苏州城外的葑门(即东门)改名为“上海”门。 因为苏州是东南重要的贸易港口,所以“上海”之名在当时并不知名且鲜有人知。直到明朝永乐十三年起,朝廷颁布迁海令,迫使福建人民内迁,在现福州长乐一带重新开发出个新港口“马尾港”,作为与西洋各国通商的港口。因为马尾港地处闽江口内,为防倭寇袭扰,朝廷在此建起城墙,并设置水师左镇,因此也称“马尾城”或“水底城”。
因明代海盗猖獗,为防海盗侵扰,朝廷又于嘉靖三十八年(1619年)在今南汇嘴外侧滨海处构筑城池,命名为“大南门”,并将南汇县治由老县城惠南镇徙至大南门外。 大南门是一座防御性很强的城镇,有内外两道城墙,四角设炮台,并开有七座城门,分别以“金水”、“火水”命名。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大南门前”已成为江苏南部一个重要商埠。
这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附近苏州人把大南门前叫做“小苏州”,而将位于苏州阊门内的“山塘街”称为“下苏州”。 后来,大南城外的黄浦江由于泥沙淤积,航道日渐淤浅,加上长江口向北移了约14公里,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苏州城东北角的北新桥地区成为新的商埠,贸易逐渐兴盛起来。 于是有了另一个称呼“上苏州”。 而今苏州人在指代上海时一般称之为“新城”,如旧时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苏杭”指的是苏州和杭州,而非今天意义上的“苏南”(苏州南部)和“杭北”(杭州北部),可见苏州人对上海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