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
“阅读是学生最基础的技能,也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这是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的,可见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那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我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归纳出以下三点,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兴趣,树立自信 很多老师和家长总是以“为你好”“帮你提高成绩”为出发点,强制性让孩子进行阅读。在孩子们心中,“学好语数外”和“完成父母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呈正比关系的,当学习变得毫无乐趣可言时,孩子自然会产生排斥心理,甚至产生自卑情绪。其实,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给学生硬性任务,而是多启发引导孩子去主动阅读,通过激励性评价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二、掌握方法,形成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
1. 营造氛围,潜移默化 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放置一些课外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书籍;鼓励孩子们从课外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开展阅读沙龙活动,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新的思想和感悟。相信积累的力量,相信阅读的魅力。你的言行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孩子的一生。
2. 教给方法,提高效率 学会读书,学会高效阅读的方法很重要。小学低段的孩子可利用图示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内容;小学高段的学生则可以尝试速读、思维导图等更有效率的方式。当然,这些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们精心指导和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内化。
三、坚持积累,升华感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除了精读课文,同学们还可以多积累精彩语段,并尝试仿写,写出自己的体会。有感而发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心。 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或自己动手制作一本书,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又或是制作好书推荐卡,分享给更多的人……多种多样的形式,总能找到一款适合学生水平且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