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的作用是什么?
大肠是消化道中最宽最小的动脉血管,长度约为1.5m,上下粗细不等(上粗下细)。主要作用是储存和运送粪便。 大肠是消化道的器官之一,具有吸收、分泌功能,还有产生粘液、溶解酶类、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等诸多生理功能[1-3]。 人体摄入食物经食道进入胃,然后经过小肠和大肠的消化吸收后,最终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一、大肠的吸收 (一)对水及电解质的吸收 大肠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不能吸收蛋白质。因此进食肉类食物后在粪便中可见到没有消化的蛋白质残渣。 未消化完整的蛋白质进入大便而排出体外对于机体来说是有自净作用的,避免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体内损害重要器官。
(二)对脂肪的吸收 对脂肪的吸收主要是通过胆汁的作用将脂肪颗粒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从而被大肠黏膜所吸收;或者通过肠黏膜表面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进人细胞内,在细胞内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吸收,胆固醇与脂肪都是不溶于水的,故需与胆酸相结合才能在肠道中被运输而被吸收。
二、大肠的分泌 大肠的分泌物主要为黏液,由腺上皮细胞不断排出,流入肠腔,起润滑作用,以确保食物顺利下行。另外,黏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系统及其它抗体,对维护肠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大肠的其他功能 (一)产生吲哚和粪臭素,使粪便具有臭味。 (二)合成维生素 B 族,如烟酸、尼克酸等。其中叶酸大部分由小肠吸收,少量来自大肠。
(三)含有多种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可部分消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四、大肠的病理变化 可发生炎症、寄生虫感染或肿瘤,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