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基金定投的收益?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我尝试着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仅供参考。 先给出答案,以每周四买入、每周日卖出(赎回)的方式,定投52周(1年)为例: 以易方达上证50指数ETF联接A(代码161118)为例子,它的年化收益率达到46.97%!比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高了23个百分点;若按照中证网上公布的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上证50指数估值区间[2117,2633]作为基准来看待的话,那么它的年化收益率为29.29%,超过同期估值区间的中间值(23.24%)达到了6.05个百分点,表现可圈可点。
当然啦,若是按照交易日来计算收益的话(每周定投+每周赎回),年化收益率只有24.54%,比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了7.43个百分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每周四申购基金的时候,基金公司的交易人员不是马上把钱打到基金的账户上去的,而是要等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完成这笔交易,而每个交易日都有不同的涨跌,所以按照周来计算的话就存在周五涨或者跌多少的概率问题。若是在牛市末端开始定投的话,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按照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计算,周五上涨的概率其实不大。 所以啊,如果是周定投的话,最好选择周四收盘后(15点前)下单,这样就能做到周一开盘就买入,避开周一买在高点的可能。
再来看看月定投的情况如何。同样是以上证50为例子,在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期间每月定投,按自然月算的话一共投入12次,平均每个月投资1125元,总共投入了13450元。经过一年的定投之后,账户余额是22361.05元,也就是说,通过按月定投的方式,资金翻倍的时间要比周定投缩短半年左右。不过,月定投的年化收益率只有22.62%,比同周期的周定投要低2.97个百分点,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6.27个百分点。这是由于月定投虽然资金利用率较周定投要高一些,但由于资金是分批投入的,每次买入后的下跌空间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获得的收益也要相对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