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五行属什么?
石狮子(Stone lion)是雕刻成狮子的造型的石雕作品,原产于中国隋唐时期,最初出现在皇宫内和大寺庙里。 据《大唐西域记》和《唐会要》记载,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回纥可汗派遣的使臣首先将石狮子献给唐朝皇帝,并在长安城内修建了回纥馆以居住。此后,各国使者纷纷效仿,向大唐帝国进献石狮子,使得这种外来物种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开来。 到了明代,随着郑和下西洋、朱棣远征蒙古,石狮子被带往海外,开始在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落户。时至今日,世界各地都有石狮子雕像或石像群,成为这些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石狮子所具有的神秘力量,民间流传的说法形形色色,而学者们则从地质学、生态学等角度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比如,有人根据石头材质的特殊性,认为石狮子“土中诞生”;也有人从考古发现的汉唐遗址中,发掘出许多带有花纹的石板和雕刻砖,推测石狮子可能是“地面崛起”;还有观点认为石狮子源于“水中浮出”或者“空中跌落”。
事实上,各种说法都只反映了石狮子形成过程中的某个侧面,而它们的正确组合或许才是石狮子形成的真实写照——岩石经过地壳运动挤压后,沿着断层线向外凸起,一些含碳酸钙较丰富的岩层受侵蚀作用形成石灰岩,再经历雨水冲刷、烈日暴晒、风力剥离等过程,大小不一的石灰岩块散落一地。随后,石块被水流冲洗入江入海,随江河漂流至下游地区或被沉积在地表以下,有朝一日重新暴露在阳光之下,经历千万年的风化和紫外线照射,表面逐渐被氧化而成黄色,内部因缺少氧气而保持原有色泽。至此,一尊石狮子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