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数字是哪些?
“五行”,也叫“五德”。《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这里的“五行”不是西学中的元素周期表,而是取象于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通过观察自然,发现万物有土、木、火、金、水五种基本属性,因此将世界上的事物归属为五类。例如,人的身体有五脏,而五脏中又有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人的情绪也有五情,喜、怒、哀、乐、恐,其中喜属火,怒属木,哀属金,乐属土,恐属水……万事万物,皆归五行之中。
后来这种自然观被引入社会领域,于是有了“五伦”——父义母贤,君仁臣忠,夫和妻顺,子孝兄悌,朋友有信;有了“五福”——寿、富、贵、康宁、攸好德;也有了“五刑”——墨、劓、剕、宫、大辟等等,甚至今天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其实也来自“五行”——心属火,肝脏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脏属水。
五行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名称来表示,在空间上,其方位与四时相配合,在东方者为木,在南方者为火,在西方者为金,在北方者为水,中央者为土。在四季五方的循环往复运动中,表现为“五行生克”。五行认为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助的关系,也存在着相克、制约的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生克关系即是古代中国人所感知的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五行广泛应用于中医学、建筑学、养生学、占卜预测等方面,是对中国文化思想的重要影响之一。五行生化数:古人常以“河图”、“洛书”来解释河洛文化,这是流传至今的上古时代两幅神秘的图案。河图是北宋初年一个农民,在黄河中捞出来的,洛书是谁在何处发现则不甚清楚,两幅图案中记载着无数的宇宙和自然规律。“河图数”即河图的数理。“河图数”在数理上是按照天文学河图星象的生成关系推演而成的。“河图数”一至十的数分别是四种性质,天一生水,在坎位,数六;地二生火,在离位,数七;天三生木,在震位,数八;地四生金,在兑位,数九;中央土旺,数五、十,水一、七合八,火二、八合十,木三、九合十二(五入),金四、六合十,共计二十五,五入为五数,是天地之数。
“洛书数”又称九宫数,也称九星数。“洛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幅易卦图,俗称北斗图、斗母元图,也称罗网九宫,图中纵横两数和皆为15。“洛书数”的一至九的数也都具有四种阴阳五行性质。河图的数一、三、五属阳,二、四属阴。河图的数五、土处于中心,代表母体,数一、数二是长子与长女。由此母与长子为巽位,与长女为坤位,次子与次女分别为震位和坎位,少男少女为兑位和离位,这样,八卦的卦位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