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企业债?
1.政府和企业之间由于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市场对于政府的信用过度高估(即国债利率常常小于无风险收益率);而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所发行的企业债券的利率常常大于同期限的国债利率,这便出现了所谓的“溢价”。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减少财务粉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才能使这种溢价趋于消失。
2. 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成本不同导致的风险溢价。一般来说,大企业的融资能力会强于小企业,因为大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小企业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费用。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要大大高于大企业,因此其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也会更高,出现溢价的可能性也更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建议那些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融资能力以及资金利用率高的企业多去发行一些短期债券,适当拉长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短贷比例,以降低整体融资成本。而对于一部分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或者财务状况不太稳定的企业,我们应该减少这类企业的债券发行,避免风险传递及市场风险的爆发。
3. 不同的市场板块导致的风险溢价。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比非上市公司的要高,而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公司的信用评级又普遍高于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所以我们看到在上证所、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要低于新三板公司,出现溢价率的可能性也要更小一些。 这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较好地防范了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保证了投资者权益。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不同市场板块之间的交易并不是非常活跃,这也导致了债券价格波动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