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什么成语?
不知春秋
拼音:bù zhī chūn qiū
释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同”逾“,超过。矩:规矩,法度;超过规矩,也就是违反法律道德的意思。)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他的自述,读起来像谜语一样,让人费解,可是,却是千古名句,在民间被引用的频率很高,比如,人们常用“而立”、“不惑”、“知命”、“耳顺”来代称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等年龄,如“古稀之年”、“不惑之年”等等,甚至有人将这六个年龄段刻在自己的寿杖上,以示风光。但有人不解了,这六个年龄段,每一个都是比上一个要高的境界,孔子的自述,似乎有他一生一直在成长,而没有退步的说法。如果按一般理解,人生是“学海无涯”的,永远不会“逾矩”、“从心所欲”,那么这句话似乎暗示孔子已经“成佛”了。再看孔子,他本人也确实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等豪言壮语,也确实“游说天下诸侯”而身体力行,还有孔子周游列国、到处传道时说的“不逾矩”,等等,种种迹象表明,这话似乎真有“成佛”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