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是什么生肖?
龙,中国传说中神灵动物,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龙的图腾,最早出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距今约七千年前。在之后两千余年的夏商周时期,始天子,天下共主,称王室宗亲为“龙子”;而齐国国王因姓姜,又称“姜龙”;周武王封弟康叔于卫,称其子孙为“龙子”。
《礼记·檀弓下》有郑玄注:“龙,木名也。古者,尊人之坐,其地用龙木而涂之以朱丹。”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曾两次出现“赤芾龙旂”字样,《诗经·秦风·驷驖》也有“赤芾在毂,驷騵彭彭”的记载,可见秦人祖先的祭坛上,悬挂着象征君王威严的赤色帷幕与画有金龙的旗帜。 至汉代,皇帝正式改名为刘龙,而皇族后裔又称“龙子”或“小龙子”。
汉末魏晋南北朝之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带来了自己的祖先崇拜。其中鲜卑族所奉的图腾是“熊罴(pí)”,汉语的意思就是“熊狮”或“熊虎”,而“罴”字又写作“貔”。到了隋代,朝廷命令胡人首领以“熊罴”作为部落名称,并在后来成为姓氏。唐代以来,人们发现用汉语无法准确表达这种野兽的形象,于是便用“熊罴”二字表示“似熊而小”的一种猛兽。这样,“熊罴”就成了这个部落的标志和姓氏。
不过,“龙”并没有因为外民族的到来而消失,反而随着汉族人融合其他民族,“龙”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上是龙的图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石是用来自各地的石料铺成,象征祖国河山,而底座上的浮雕则是两条互相缠绕的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