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白领加班原因?

蔚静蔚蔚静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根据百度百科,“白领”一词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的报纸中。当时的“白领”指有教育背景、从事脑力劳动、收入高、工作自由度大且不须担心失业风险的上班族。 现在的“白领”一般就是指从事办公室工作的职业人群。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和稳定的收入,是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一、互联网行业成为“加班大户” 在36个行业中,18个行业的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其中,互联网行业以57.0小时/周的平均工作时间,排在第一; 房地产建筑行业以56.8小时/周的平均工作时间,位列第二;

金融行业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也超过50个小时,为54.8小时/周,位于第三;

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能源、医药等行业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长也都超过了40个小时,处在较高水平。 而那些加班少的行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等行业,周平均工作时间都在30小时左右。 不过,虽然IT行业在加班总数上排名第一,但该行业员工的加班强度,却只在所有样本公司的第十位。 也就是说,这个“加班大户”其实是个“伪加班大户”。为啥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目前的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智能化、云时代,很多工作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人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轻松完成之前的大量重复性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并不需要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工作。

互联网公司大量存在的“加班”情形实际上是一种“效率提高后的加班”,即由于工作效率提升后,同样时间内能够多做些事情,所以需要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多做一些事情,以此来弥补先前因为低效而浪费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行业的加班其实是加不出效果的工时的,因为这些工时事实上并没有耗费在真正创造经济价值的工作上面,这些工时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加班费。 当然,无论是处于被动还是主动,如果员工在公司安排的工作时间之外,还需要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那么这部分额外的工作时间就应当得到合理的补偿。

二、80后最忙,90后敢怒不敢言 数据显示,80后依然是加班群体的主力军,4成以上的80后每周加班时间都超过40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70后、90后和中高龄劳动者(40岁以上)的加班情况也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 从数据来看,63%的90后表示在工作中偶尔需要加班,14%的90后则表示经常需要加班。不过在接受访谈时,更多的90后则表现出对加班的态度: “能不加就不加,实在没有选择的话,加一下也可以!” “公司需要我加班我可以加,但是不需要我加班我绝对不会主动加!” 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强的对抗情绪,是因为90后不仅有着很高的跳槽意愿,而且在获得更高薪酬的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受到新机会的诱惑。

相关数据表明,90后在离职率上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而且90后在提出辞职申请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拿到了更高的offer。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留住人才,除了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水福利待遇以外,合理控制加班频率与时长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