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儿童叛逆期怎么办?
七岁正是儿童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体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最快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感知、记忆、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对成人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同时开始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和性别认同产生了疑问与困惑。 处于七岁这一年龄的孩子往往会有如下表现:
1. 出现反叛和抵触行为,不愿再去幼儿园,甚至去学校时出现拒不上车、打人、摔东西等情况;
2. 开始拥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喜欢被人触摸,特别是身体的隐私部位,一旦出现他人触碰或自己感觉不舒服时会出现反抗、骂人或哭的情况;
3. 出现偏激行为,比如对某件事非常执着而别人无法说服他,或者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等等;
4. 出现嫉妒心理,如果父母过多关注哥哥姐姐,可能会对他造成心理伤害,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
5. 性格极端内向或外向,有的宝宝会表现出极为内向,什么事都不跟家长说,什么要求也不提;而有的孩子则完全相反,什么都想让别人帮自己做,自己什么都不想做。
6. 出现不良习惯,如咬指甲、拔头发、咬铅笔头等;
7. 情绪起伏大,容易生气发火,而且很难冷静下来。 那么,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孩子出现的“叛逆期”是因为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导致的,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诸如“你家孩子真叛逆!”“你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任性!”等等指责。因为这样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适得其反。
二、尊重孩子。七岁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家长的一些提议他们并不喜欢但迫于家庭地位的弱势,不得不听从。在这个“叛逆期”,孩子们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重视,而不是命令和威逼利诱。所以,当宝宝出现“叛逆期”的表现时,家长不妨问一问他们的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就事论事。七岁的孩子已经能比较好地认知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了,有时候孩子之所以出现“叛逆期”的行为,可能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父母总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可能让他产生挫败感从而做出逆反行为。这时候,父母要学会就事论事,帮助孩子正确应对。
四、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和爱。孩子出现“叛逆期”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于亲情的渴望。各位家长不要忘了在这个时候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和呵护,用温柔的语气和他交流,多给他一些正面的引导。
五、注意言语的表达。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在表达需求时会变得更加委婉且富有技巧性。所以家长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语气,避免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和孩子对话,更不要使用威胁或命令式的口气。否则,有可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