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快速发展原因?
1.所谓“私募”,是指基金资产不面向广大投资者公开销售,而是仅仅向少数特定客户募集资金。与“公募”相对应,我们常听到的“基金”多指证券投资基金(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主要投资于有价证券,是一种公募基金;而我们今天谈的“私募”,则是指私募投资基金(Private ),主要投资于非上市企业,是私人的资金进行公开的股权投资。
2.我国对私募基金行业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发展较为缓慢。 首先表现在法律体系的构建上。除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等基本条款外,关于私募基金的法律规范大多以部门规章、协会规则的形式存在,如《证券公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册管理实施办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基金从业资格注册及执业管理办法》等,尚未出台统一的《私募投资基金法》,这种立法模式显然不足以支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监管层面的制度设计也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实行的是登记制,但仅限于机构登记,对于从业人员登记的规定尚不完善,导致“脱岗理财”“兼职理财”的现象比较普遍,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监管主体,目前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划分不够合理,相互之间存在监管空白,无法形成合力来有效管控市场风险。
第三,行业自律作用发挥有限。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基金业自律组织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来实现对基金行业的风险控制。然而,随着近年来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行业自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来看,基金业自律组织的职责范围有待进一步厘清,内部治理结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3.快速发展的原因: 政策利好不断,金融改革创新加速 近年来国家多次召开会议,强调促进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频频部署相关政策措施,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在税收方面,对私募管理人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对投资者的分红收益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备案方面,简化登记手续,提高办理效率,实行注册制等。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下,私募基金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互联网思维席卷,传统服务模式被打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巨头入场,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异军突起,另一方面以蚂蚁金服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基金行业,推动行业服务模式变革。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数字化转型,基金公司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自己的线上平台,而第三方平台的崛起更是通过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智能投顾服务,改变用户的交易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