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性企业由哪里评定?
国内没有统一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所以各类企业排名都是各编各的码: 国家统计局发布过工业、建筑业、农业和批发零售业四类行业的统计数据,其中工业包括全部国有单位工业(含国有企业)和非国有单位工业两个口径,而建筑业则只包括建筑企业,不包括房地产公司;另外,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年报,这个范围比“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还要小一些;最后,在省级统计网站还可以找到各个省份规定的“规模以下企业(中小企业)”判定标准——一般来说,这个标准都是根据行业差异而设定的。 从上面的几个指标来看,要判定一家企业是不是属于中小微企业似乎并不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进一步总结出以下几个判定原则:
1.以企业资产总额作为判断依据时,一般将小于500万元的界定为中小微企业;
2.如果企业从事的是农林牧渔业,那么资产总额大于500万元但不超过1000万元的为中小微企业;其他行业的企业,资产总额大于1000万元但不超过3000万元的为中小微企业;
3.对于制造业企业,年销售额(销售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为中小微企业;如果从事的是现代服务业或其他行业,则年销售(营业)额低于1000万元的为中小微企业。 年销售收入指标也可转化为年均销售收入指标来替代,即用全年营业收入/企业存续天数得出日均销售收入,再与同行业平均利润率相乘得到企业的年均销售收入,以此作为划分企业规模的依据。
以上原则只是总结出来的便于操作的公式,具体判定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企业所在地和所属行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比如某省规定,该省所有工业行业的小型企业资产总额必须少于1亿元,中型企业资产总额必须少于3亿元;而另一个省的同一行业的中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则不能超过7亿元。所以,同一个行业的不同地区之间对中小微企业规模上的界定其实是很有可能出现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