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好不好?
在道教文化中,有“天下名山五,嵩居其三”之称 (《水经注》)。意思是说,天下的名山之中,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占三分之一。这里的三分指的是面积,并不是指数量,因为太华、太白都是只有一峰的。可见嵩山之大的。 而五岳之中,中岳嵩山又以其雄伟著称。如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说:“武王伐纣,东观兵,至于盟津;还归,暴阳厥之沙丘而崩。”这“岐山之阳”指的就是嵩山的南面。司马贞补注:“按:《地理志》云:‘颍阴,故城,周之岐山也。’即今之岐山县是也。盖因山为号。”也就是说,古时候的嵩山南面,相当于今天的岐山、宝鸡一带地区了。当然是很“大”的了。 到了唐代,张说的《朝觐颂序》中又说:“伊阙列峙于前,峻极于苍穹;嵩高耸秀于后,特立万仞。”这里的嵩高是指的就是中岳嵩山。伊阙就是现在的洛阳龙门石窟,可以看见这里也是把嵩山和龙门放在一起比较的,可见嵩山之高。
从历史的年代来看,嵩山也足以让人震撼。比如说,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军攻打张绣的军队,结果战败,他的长子曹昂以及儿子曹安民都死于这场战争。后来曹操率领兵马再次进攻张绣,终于获胜。在这次大战之前,曹操在嵩山脚下构筑军事基地,并筑土墩以望敌营,这一天夜里突然刮起了沙尘暴,因此曹操就得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胜利。
再说金代,蒙古灭金之后,将金废太子完颜守绪赶到五圣山人。当时南宋使臣到金国拜访,看到太子完颜守绪“坐五圣山巅,风砂飞扬,咫尺不辨人马”,感叹道:“金邦虽穷,此穷还有数千里,我家虽富,此富止有一厅上。” 总之,作为天地之间一个“大”山,它自然是有资格接受供奉的。所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虽然觉得“这山二三年间,不收雨雪”,但是“我管他冬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