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在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简称为“五行的道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通常认为这是世界万物的原始形态,并由此衍生出宇宙万象。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道家著作《管子》中。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则将五行学说普及起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行学说的内容也在发展。自宋代开始,五行被用以指五大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今天人们提到五行往往也是指这五大行星。 五行与五色 五色指的是青、赤(红)、黄、白、黑。它们也对应着五脏——肝、心、脾、肺、肾。 除了五色,还有五音、五味等,都与五行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其中,五色与五行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阴阳属性,而五脏中的每一脏又是有阴阳之分的。例如,心脏分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肝脏有“肝阴与肝火”之分。所以,五色中也有“青赤黄白黑”之分,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
在五行中,木火土金水各有阴阳之分,共为十二官。而在五色中,青赤黄白黑也同样存在阴阳性质。只不过,阴阳属性的排列顺序与五行略有不同——“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因此才有了“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之分。 而当人体某个部位受到外力影响出现偏盛或者偏衰的时候,体内阴阳就会失去平衡,身体就会出现不适症状。这时候,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调整饮食或者药物进补,就可以达到调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