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蛇缠树是什么生肖?
这个谜语是依据《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记载写的,原文是“有锦山,锦色青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座山叫做锦山,整座山都是青色的。而“大蛇”指的就是“锦”字中部的那个“纟(丝)”,在古代读音和现在不一致,“糸”读作xī。
这个谜底其实很好猜,因为谜面已经提示了答案的首字读音,就是“青”,而且根据句意的理解,“青”“丝”“山”都可以排除。最后答案就剩下“木”字,因为木头是黄色的,符合“锦色青焉”的描述。
然而这样解释好像也不够圆满,因为按照现在的拼音输入法,“木”字不可能打出“mǔ”的发音来,因此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线索来分析,“大蛇缠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先秦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都使用了双关语,比如《诗经·魏风·汾沮洳》中有“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这里的“殊异乎公路”就是个双关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和他的儿子相比,公路简直面目可憎”,实际的意思则是“和他的儿子相比,公路简直毫无魅力”,这句话用现代语言翻译过来就是“那个家伙长得太丑了(真是个垃圾)”。
再如《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解这句诗说“以草木比人,零落凋伤也。言己年盛,功业未遂,日逐忧苦,形销骨立,发鬓斑白,容颜憔悴,恐渐老矣。”也就是说屈原在这里借用了草木凋零的意象来暗示自己的年龄增长和精神状态的颓废。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在古文中双关语是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要求说话或者写文章的人既要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又要暗示另一个意思,这就是所谓的“弦外之音”。而大蛇缠树显然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大蛇”就是“丝”,“盘缠大树”也就是“把大树捆紧”,也就是“把大树加工成纸张”,而这正暗合了“造纸”这个行业里“纸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