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肖是十二个?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关联的十二种动物,并且以农历年为周期,循环往复。 那么,为什么是十二种动物而不是其他动物呢?这就要追溯到中国古老的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 在古代,人们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而一个完整的循环就是“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在每一个节气的末尾,都会结合当时的地支,推演未来的天干。而每年的第一天都从立春开始。 比如2013年立春节气这一天,农历新年元旦当天,天干癸水,地支寅木,这样一年就确定了六十天。而从立春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分为六个段落,每个时间段七天,分别对应“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其中每一天都和十二生肖有对应关系。如正月初一是甲子,初二乙丑……以此类推。 而到了大寒这一天,新的十年又开始了,此时节气轮回,干支新计。而在大寒之后的农历新年元月一日,也就是每年除夕的晚上,会有一轮新的十二生肖出现。
至于这十二种动物为何是这样排列,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有人说是根据物种的珍贵程度排的;也有人说是按人类社会的地位顺序排列的等等。至于真相究竟如何,现在已不可考。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中有这样的记载:“寅卯之人,其君子慎德,其小人勤力。丑未之人,积财货,多田宅。子午之人,智巧外博,未午之人,文德秀丽。巳亥之人,德行纯美,寅亥之人,聪明秀颖。申酉之人,仪容端正,卯酉之人,秉心行正。辰戌之人,言语快爽,丑辰之人,性格明爽。午未之人,姿容俊美,子未之人,思想驳杂。”
虽然此记载中的十二个人物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十二种动物,但是可以看出古人确实是有依据的。 另外,在这十二种动物中,除了龙和鸡,其余的十种动物都在第二天的凌晨由鼠开始循环。这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如果第一天是鼠,第二天一定是牛,那样一年就有十二种动物了,那样太单调。如果第二天是兔,那前一天就应该是羊,于是前一天的夜晚大家睡下后,兔子就开始奔跑,早上起来,所有人都会说“哦,今天是兔年!”这样循环下来,大家都能记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