笳五行属什么?

平大山平大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周礼·春官》有“横吹”,《隋书·音乐志》说:“魏文帝既受汉禅,乃制《梁甫吟》,为横吹曲,用箫、笳之属。”又引陈旸的《乐书》说它本出于羌中,所以叫做“横吹”。据《宋史·职官志》和《元史·礼乐志》所说,宋代北齐和隋唐时代所用的乐器和乐曲,到元代还保存着一些。

2. 元代宫廷用的胡笳,是铜制的;有十七节,长一尺五寸(见《元史·礼乐志》)。明代的笳,是铁制的无节,长约八九寸[3] 。清代的笳,有的说是满语jakja的译音。据说它的形制与唢呐相同而体积较小,在军中用以代鼓 [4] 。

3. 关于笳的形制,除上引各书写得很简略之外,还有记载比较详细的。清人钱谦益著《列朝诗集》,收有马守真小传一篇。她本是秦淮的名妓,名湘兰,字若兰,因喜读《庄子·秋水篇》,自号玄纤子。她和朱彝尊交游颇久,作诗不少,所著集名为《梅墟稿》。

她说自己从幼年时就擅长吹笛,后来又练习吹笳。她还叙述了她所制造的筚篥和笳的情况,大致如下: 守真善吹筚篥及横吹双簧笳,尝以铜为之,长二尺六寸。其管七孔,其底有七窍如七星状。以竹为桴,其上有九柱以应宫弦之位,其下贯以黄铜为柄,柄端成峰,峰高五寸许,上镂为双龙戏珠之式;其下铸成兽面,可握而持也。凡八音皆备。每奏之际,必取白团绢为囊,盛之以击节。 这是现存关于笳形制的唯一的较详细的记录。这个形制很别致,恐怕只有她一个人这样制作过吧。 关于笳的来源,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认为它是汉朝人所用的排箫之类 [5 ] 。这种说法大概是根据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所载伍子胥在吴国做官时所作的一首曲子来推测的。这曲子的名称叫《愁空山》或者叫《孤悲愁》(参看明人胡震亨的《古音丛权》)。这种乐器大概像排箫一样,可以排在一起,也可以分而为二。如果分之为二,就是两支笳了。

荆笑蕲荆笑蕲优质答主

1. 首先,《广韵》里记录了一个读音“迦”,这个字就是读ga的。这是汉语字典收录的一个异体字。不过现在普通话已经使用gā了,所以还是用gà吧(虽然我个人觉得它应该读jī);

2. 第二,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羌族有关联,二是认为是古羌族的语言。如果认为它与羌族无关的话就用第二个说法吧;那么既然如此,它属于藏语系的观点就不靠谱了……

3.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啊——为什么非得讨论这玩意儿呢?因为它是汉语中的一个词汇。至于其他方面的属性嘛,比如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和用法什么的我就懒得说了。( ̄▽ ̄)~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