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个环法冠军影响大吗?
5月8日,中国车友“老妖怪”在豆瓣发了一个帖子:《中国的环法冠军,就快来了》。据他透露,自己的好友“夏大师”(中文名夏翰)已经从环塔拉力赛中退役,将专注于环法赛中国地区的骑行推广,并且已得到了来自环法赛车的赞助。对于中国车手能否登上环法车手的问题,他自信地表示:“今年不可能了,但下两次环法肯定会有中国人参加。我已经把话题挑明了,13年,中国一定会有环法选手”。
2013年即将迎来环法自行车赛100周年的纪念,主办方特地选择中国作为比赛起点,也看得出中国在这个国际骑行运动当中的地位确实升高了很多。的确在过去的十年,中国除了姚曼在环法获得分外的四个积分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成绩。
而在环法百年庆典的09,11,13三届赛中,俄罗斯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10年,他们的三位顶尖车手都拿下了环法赛段赛的冠军,其中一位还获得了亚军。成绩非常耀眼。
环法总部在确定中国作为13年的比赛起点之后。同时宣布了一个竞赛规定:从13年开始,环法大赛设立一个亚洲奖励积分。赛事成绩最好的四个亚洲车手将各自获得1500欧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的奖励。并据此决定当年的环法亚洲最佳车手。
这个规定一出台,立即引起了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的关注,并抓紧了培养优秀车手的步伐。就在中国车友“老妖怪”发帖的第二天,“夏大师”也在豆瓣发表长文《致中国环法精英们的一封信》。其中他表示:“我已经为这个目标奋斗了整整9年,我深知旅途的艰辛与不易,但我更知道,坚持到底,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据他介绍,自己的训练基地在长城脚下,这里也是著名的法国自行车选手“雷尼斯”训练的地方。并告诉网友们,他的环法梦受到了雷尼斯的鼓励。
在这封长达3900多字的长文中,“夏大师”交代了自己22岁踏上升骑行之路的坎坷过程,在写到2009年第一次参加环法大赛,并斩获第五名的好成绩时,他激动的甚至无法入眠。“我虽然从未赢得过环法比赛,但是我的每一期训练都是在为环法比赛做针对性的准备。”这位被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委以培养亚洲最佳车手的三甲选手,自称“夏大师”,1985年生人。
从他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虽然“夏大师”在训练中非常的努力,但是他对于自己的成绩目标要求很高,甚至有些过于理想化。“欧洲的车手经过全年300多天的训练,拿150公里的比赛冠军是轻而易举;而我们经过为期3个月的“备战”、每年3到5场国际赛事的历练,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夺得荣誉着实太渺茫太渺茫,我想,这应该也是我国自行车运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的重要原因”。
“冠军梦”破灭引争议
如果仅看“夏大师”的豆瓣网文章,还真有点为他的遭遇感到遗憾。但是另一角度去看,中国骑行运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确存在差距,并且这个距离并非是靠一两个“天才车手”所能缩短的。
中国地跨3个时区,国内职业自行车比赛常年由一个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管的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管理。而在美国,则有12个自行车协会,其中有不少规模很大的自行车俱乐部,自行管理自己的自行车运动。中国的职业自行车赛事除了“环法”以外,就只有一些俱乐部和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城市系列赛。参与比赛的人数远比美国100个俱乐部举行的活动少多了,更何况美国有的车队,中国几乎没有。美国的车手从小的体育教育就是特长教育,以在校中学学生为主的兴趣俱乐部,有自己的运作模式,有家长群体的支持,还有企业赞助。
中国的车手除了少数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大多数车手的训练补贴微乎其微。而夏翰的环法梦虽然充满个性,但是他也应该看到,即便中国真的出了个环法冠军,对中国骑行运动的影响会有多大?虽然在中国车友“老妖怪”13楼帖子下面的评论中,大多支持“夏大师”,因为他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国车手参与国际竞争的希望。可中国目前的自行车整体实力与世界的差距确实巨大的,且由于没有成熟的产业链,这个差距可能还会拉大。“夏大师”梦断环法后的后续发展可能还将是个大问题,毕竟中国的整个自行车运动还没有职业化,国家队并不是一条好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