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股份会被稀释吗?
上市公司一般有2种方式融资,一种是增发新股,这个是会稀释股份的;另外一种是发行可转债,这个不会。 可转债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为公司融资,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公司的股价带来冲击。 什么是可转债 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全称为可转换证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 可转债券的本质是债券,有债务的属性,但和一般的债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兑换成股权,因此又具有股票的属性。 所以可转债券实质上是兼具债权和股权的属性。
上市后可转债怎么赎回? 可转债券在到期前,一般都不会被直接赎回,但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投资者是可以选择转化为普通股来获取更高收益的。
1. 事先约定好转股价格 一般来说,可转债的转股价格由发行公司决定,并在可转债合同中载明。若发行公司未按照事先约定转股价格向投资者支付款项,则违反了公司债券的兑付义务。
2. 达到强制转股的条件 在可转债到期前,当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高于预先确定的转股价格时,有可能触发强制转股条款,这时持有者可按照既定价格将手中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转换为股票,完成强转股。当然,对于尚未到期的可转债来说,即使触发强制转股条款,只要不符合赎回条件,债券持有人还是拿不到的。而只能转换为股票并以此获得股债双重收益。 目前,我国市场上可转债的强制转股条件一般是:
(一) 当公司股票价格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出现15个交易日超过当期转股价的70%时,即可赎回未到期的可转债;
(二) 当公司资本公积充足时,也可用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式,来使股票每股净资产与可转债面值持平,从而促使可转债转化为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强制赎回是在发行公司方面,但是一旦触及该项条款,就有权要求发行公司将债券兑付或转股。是否最终实现强赎取决于市场环境及发行公司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