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股份破产原因?
我来说说蓝莲吧,2014年9月之前一直在西安工作,对蓝田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后来听说他倒闭了,很是痛心! 先说说他的发展历程: 1988年7月26日,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陕西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2005年7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682.HK); 2012年8月24日因公司未能履行其于联交所的上市规则下的财务申报义务而被除牌。
其实从他的发展历程中,根本看不到他所谓的“壳公司”的存在迹象——一个县办工厂,如何一步步成长、发展、成为上市公司,这个过程根本没有被媒体关注到——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
再来说说他的经营情况: 蓝莲的主营业务是生产水泵,根据2013年年报显示,他的主要客户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为海外客户提供 ODM 和 OEM 服务,按照产品型号的不同,销售价格在 70-120 美金不等。
以 2010 年为例,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有 48%来自欧美地区,这也就意味着外销业务的现金流很好,并且出口的订单通常是大批量的,因此营收的入账也很稳定。 根据媒体报道,蓝莲曾经有一张 200 多人的员工清单,以及遍布全球的 200 多个代理商。在顶峰时期,蓝莲的厂房里有 1,000 多名工人,每年能生产 2,000 万个水泵。 他为什么失败呢? 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1、多元化发展导致资金分散,未能发挥核心优势 在完成资本积累后,蓝莲开始向外扩张,除了主营业务的水泵外,还涉足房地产、酒店等多个行业,然而这些产业与主业的联系并不紧密,且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各方面的投入都很少,没有产生协同作用,各个业务间存在内耗现象,反而不务正业拉低了整体利润水平。
2、盲目投资,资金链紧绷 为了拓宽经营范围,增加自身实力,蓝莲开展了大量收购兼并活动。2003 年,蓝莲分别与德国 KSB Seepump 和美国标准泵业( Standard Pumps & Industries, Inc. )签署协议,收购这两家全球知名水泵制造商的部分业务。然而,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和产能的扩大,使得蓝莲的资金链变得紧张。
3、管理层的内斗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蓝莲内部梁氏家族与李氏家族的管理层矛盾尖锐,内斗激烈,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内耗,降低了运营效率,同时外界对于企业的不信任感也削弱了资金的吸引力,阻碍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