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胃病有副作用吗?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讲究的是“标本兼治”且“毒副作用小”(当然这里的“毒”是指药物毒性而言),那么既然要追求疗效,必然在处方用药时就会有所侧重;同时对于体质的分类在中医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不同性质的体质会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带来差异,从而影响药性对证,所以中药在治病调体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的素质产生影响。 因此任何一味中药都是“双刃剑”,用得好,则治病,用得不当,则会伤身。例如,现在很多人会用紫苏煮水喝来缓解肠胃不适,事实上紫苏确实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能够缓解由寒凉引起的腹痛腹泻,但其性质辛温,若体内湿热较重者饮用后反而会使热象加深,出现口干、口苦、咽喉疼痛等症状。中药是否合适自己身体,能否发挥应有的药效,与医生开方用药及患者的自我调养都具有重要的关系。
其次,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都会产生副作用,而中药的副作用主要来自于药物的毒性反应。目前中医药在学理论指导下使用毒性药物的几率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有患者自行滥用中药而引发中毒的案例。如朱砂为含有重金属元素的矿物药,有镇静安神作用,可用于治疗精神病症状,但如果大量长时间服用可致慢性汞中毒;又如番泻叶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能刺激肠道黏膜,增强肠蠕动,用于便秘;但是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都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中毒。 所以不论是什么药物,合理用药才是关键。
总之,只要正确运用了中药,其药用价值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即能达到治病的效果,也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反之,若不加辨证地乱用中药,不仅病情得不到控制,还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