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都投资什么?
从历史数据来看,货基90%以上的净值增长率来源于股票市场收益。 货基对股票、债券和现金的资产配置有严格的比例限制要求——即所谓“基金规模与风险暴露”(FIFO)的原则。其中,对于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有限制性规定;而债券和现金则分别对应着“流动性匹配”的要求。 据此可以粗略估计,假设某货基规模为100亿元,其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上限约为75亿元。如果当天股市上涨,基金所持股票市值上升,相应的每日最大可计提的收益约为6750万元。扣除1500万元的交易成本,预计当天的累计收益可达5250万元左右。 如果按此计算正确的话,那么当天购买该货基甚至可能比当天购买股票还要赚钱!当然这仅仅是基于“理想状况”下的简单推算而已。
现实中,不同时间点市场的流动性及利率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基金的实际运作。在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最终的仓位调整可能并不会如此简单粗暴。 货基作为“准储蓄”产品,其风险控制要求相对较高。除了上述资产配比的限制之外,在单一个股方面,绝大多数的基金公司还设有10%的买入限额以及30%的卖出止损线。
虽然目前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新发货基多为“固收+”类产品,但其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策略其实颇为多样——不仅包括自上而下选择行业及风格因子的被动配置,还包括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超配组合。对于后一种策略,由于基金经理需要拥有更大的决策自由度,因此通常会有更高的收益预期和风险容忍度。但由于总体仓位被限制在较低的水平,这类产品往往很难通过主动管理实现显著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