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起什么作用?
刮痧的作用主要是调整肌肉的紧张程度,减轻炎症渗出,缓解局部疼痛症状。 中医古籍中,关于刮痧的记载很多,如《黄帝内经》中有“其俞(腧)之中空者,皆邪气所舍也”、“开阖不得,风热相煸而血溢”等。《金匮要略》中有“邪在肝……急食当归芍药散”。
这些记载说明,古人已经意识到有些病是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失调引起的,而刮痧可以调节经脉,从而改善病症。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刺激了局部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增强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和量;同时,由于刺激了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机制,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
刮痧起到了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消炎止痛,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对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刮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1.活血祛瘀 研究表明,刮痧能够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多形核白细胞数下降,从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引起组织损伤。另外,白细胞可以通过吞噬作用消灭侵入体内的细菌,但刮伤后的白细胞功能会受到影响,故这时应该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否则容易感染。 2.解痉镇痛 通过刮痧板对于特定经络、穴位或肌肉群的反复刮动,可以产生生物物理学效应,进而解除肌腱、韧带和筋膜的痉挛,缓解疼痛。
3.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通过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的扩张,血流加快,可以达到消除疲劳、改善运动功能、增强抵抗力的效果。还可以增加全身组织的营养代谢,有利于清除体内废物,预防疾病的发生。 4.调节免疫机能 通过对相应经络穴位或肌群的刮痧,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起到改善机体功能状态、调动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刮痧法古名为“角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历史悠久。刮痧包括了刮法和痧法两层含义,应用的工具材料以瓷器类(如瓷碗、瓷盘、瓷羹匙、碎瓷片)、竹类(如竹筷、竹片)、牛角类(如牛角梳、牛角片)、骨头类(如鸡头骨)、砭石类等为适用材料,经过精细加工制作而成。由于各地人们生活在不同地质结构和气候环境等不同地理条件下,根据本地区多发病、疑难病的发病特点,结合刮痧疗法的适应症的治疗需要,就地取材地制作不同的工具,以发挥它们的最大医疗效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分为刮法和痧法两种应用手法,刮法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康复,痧法多用来治疗高热惊厥、中暑腹泄等急症疾患。
刮痧疗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刮痧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具有简单易学,操作简捷,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和费用低廉的突出特点。刮痧疗法可以治病、保健和美容。在医疗应用方面,根据大量的临床医学实践显示,刮痧疗法在治疗急慢性腰疼、坐骨神经痛、颈椎综合症、肩周炎、落枕、筋伤劳损、腹痛腹胀泄泻等疼痛症状,具有“刮则通,通则不痛”的即时疗效。对于内脏急慢性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血脂症、支气管炎、胃炎、胆囊炎、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对于常见的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运动等各系统急慢性病症,一般在刮治数次之后,都能获得明显疗效和康复。刮痧对于治疗失眠、偏瘫、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坐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肥胖症、痛经、月经不调、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都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刮痧疗法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对治疗青春痘、黄褐斑、肥胖症等也有良好的美容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