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字属于五行中什么?
我猜题主想问的是黄豆,而不是红豆或者绿豆吧。 在古代,中国人把植物分为五类,即“草、木、藤、花、果”,并依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命名规则,被称为“五气说”。其中,“草”代表植物中的草本部分;而“木”代表的则是植物的木质部(也就是能够长出木头来的那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不是“禾”呢?因为“木”和“禾”都是古文字的象形字形,但是“木”的字形更符合对植物的描述(有树木的形状,而且“木有年轮”,这就像树的年轮一样,可以用来判断树龄),所以后来“木”就替代了“禾”。 我们来看“豆”字的甲骨文写法: 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棵大树的图形,下面是一个“未”字。合起来就是“草木生长”的意思(类似今天的“茁壮成长”)
再来看“米”字的甲骨文: 这是“米”的本字,像一株禾苗,上面有稻谷的样子。 所以,“豆”和“米”的古文字形状都很像今天水稻的样子。 不过,古人说的“五谷”并不是仅仅指稻米一种,而是包括五种谷物。《周礼·大宰》中有记载:“黍、稷、菽、麦、稻谓之五谷”。这五种谷物分别是:黍、稷、菽、麦、稻。这里没有豆。为什么呢?因为豆是古代重要的油料作物,油料的收入在古代仅次于粮食,要排在第二位的。所以,古代的“五谷”其实指的是四种谷物,即粟(谷子)、黍、稷、菽。其中的“菽”就包括豆子。“五谷”也叫做“四谷”。后来,人们习惯上就把“四谷”称作为“五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