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字属于五行中什么?

苗佳琳苗佳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猜题主想问的是黄豆,而不是红豆或者绿豆吧。 在古代,中国人把植物分为五类,即“草、木、藤、花、果”,并依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命名规则,被称为“五气说”。其中,“草”代表植物中的草本部分;而“木”代表的则是植物的木质部(也就是能够长出木头来的那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不是“禾”呢?因为“木”和“禾”都是古文字的象形字形,但是“木”的字形更符合对植物的描述(有树木的形状,而且“木有年轮”,这就像树的年轮一样,可以用来判断树龄),所以后来“木”就替代了“禾”。 我们来看“豆”字的甲骨文写法: 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棵大树的图形,下面是一个“未”字。合起来就是“草木生长”的意思(类似今天的“茁壮成长”)

再来看“米”字的甲骨文: 这是“米”的本字,像一株禾苗,上面有稻谷的样子。 所以,“豆”和“米”的古文字形状都很像今天水稻的样子。 不过,古人说的“五谷”并不是仅仅指稻米一种,而是包括五种谷物。《周礼·大宰》中有记载:“黍、稷、菽、麦、稻谓之五谷”。这五种谷物分别是:黍、稷、菽、麦、稻。这里没有豆。为什么呢?因为豆是古代重要的油料作物,油料的收入在古代仅次于粮食,要排在第二位的。所以,古代的“五谷”其实指的是四种谷物,即粟(谷子)、黍、稷、菽。其中的“菽”就包括豆子。“五谷”也叫做“四谷”。后来,人们习惯上就把“四谷”称作为“五谷”了。

须天辰须天辰优质答主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大豆从茎上绽出之形。“豆”是汉字的一个部首,豆部汉字有萼、豉、菽等。本义:一种像碗,高足,带盖的食器,最初用来盛禾稷,后用来盛肉酱、肉羹等食物。如:豆登(登豆。古代祭祀时盛熟牲的高足器具;豆笾(豆和笾。古代祭祀时两种高足的盛食物的器具,引申为祭祀的精美食品。亦指祭祀(亦作“笾豆”);豆区(豆器的底座。亦作“豆筐”)。“人”与“豆”联合起来表示在豆器上盛肉酱时,要均匀,使人看上去都看见自己想要吃的部分。亦声。“豉”与“豆”同音同义,豉(豆豉)是一种发霉的豆制品,可作调味品,类似酱。

豆字在五笔输入法中的编码为:TSHH,属于合体字中的右包围结构。作为汉字的一个部首时:月用作意符时,用于有“肉”义的字,如脆、胖;豆用作意符时,用于有“豆”字义,或植物子粒的字,如菽、荚、账(豆字古注中有借贷义)等;页用作意符时,用于有“头”字义的字,如顾、顺等;“人”在“什、仙、会”等字中也作意符。在音韵学中,属于上古汉语中的冬部;现代汉语普通话音韵中“去声”字;中华新韵平仄中为仄声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