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拉弧圈球的原理?
作为一个专业的乒乓运动员,我认为应该从力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其他回答也有谈到物理的知识,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任何动作都是从基础开始,没有捷径的;要打好乒乓球,基本的力量、速度、敏捷性、平衡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素质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去谈技术。 所以要想打好乒乓球,先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在力量方面,需要掌握引体向上、俯卧撑及深蹲这3个基本的力量训练,具体数量根据年龄性别有所不同,可以参考部队体能考核标准。 在速度方面,主要是增强反应能力和步法,可以找一些专业的体育院校出的教材来学习,如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乒乓球》。其中对各种技术的动做要领讲解的很详细,并配有示意图,很容易理解。 在平衡能力方面,可以练习单腿深蹲和单脚跳(前、后、左、右),每个方向15个/组,做完一组换另外一条腿。 在灵敏性方面,有很多训练方法,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灵敏性训练”,会有很多资料出来。
接下来谈一谈拉弧圈的原理。 要弄清楚拉弧圈的原理,必须先明白两个知识:一个是旋转球的运转规律,另一个是上旋球与下旋球的产生机制。
先来看看旋转球的运转规律: 当球在被击打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球会沿着来时的方向反弹回去,此时如果手上有摩擦,那么这种摩擦就会使球产生一种向前运动的趋势。 但是如果仅仅是摩擦,而没有发力(主动)动作的话,那么球将会以很慢的速度前进。这时如果想要提高球的转速,就需要增加一个向前的用力动作——击打。也就是说只有当拍子在快速进攻时才会产生高转速。 如果要拉出弧度高的弧圈球,就必须在进攻时加力,同时增加球的旋转(可以通过摩擦产生)。
再来说说上旋球与下旋球产生机制: 上旋是通过手指或手腕的力量,把球拍往上撩,从而产生向上的旋度。这种动作产生的上旋比较缓和。
下旋则是通过手指或手腕的力量,将球拍往上切,从而产生的向下旋度。这种下旋通常叫作“死球”,因为其速度极快,往往带有威胁性。 而拉弧圈就是利用手指和手腕的技巧,交替使用上旋和下旋,使得球不断向前滚动的同时还带有向下的冲击力。这样才能实现拉弧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