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企业销售量?
1、看增长率,如果连年稳步增长,说明企业经营良好;如果时高时低,就要分析原因了,是行业原因还是企业自身原因导致的?如果是行业原因(比如这两年电商火爆,导致很多线下零售公司销售额下降),那就不用太担心,只要找准机会,还是有翻身的可能。但如果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原因(产品创新不足、市场占有率提高缓慢等)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这是由一个隐形的冰山潜伏着……
2、看利润率 同样要看连续多年的数据,看看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浮动。如果某一年突然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同样要找到原因。利润率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因为利润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如果说利润率过低,要么是在偷税漏税(违法),要么是竞争力太差(垃圾企业)。
3、看成本控制能力 看毛利率和费用率。这两个指标结合一起算,可以得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的比率)这个指标。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来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收入,但收入的绝对额不能和无限制的增加,因为这样会导致成本上升,边际效用降低。所以看一个公司的销售量还要看看它的成本控制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控制不仅包括生产成本的控制,还包括销售费用的管控。因为销售费用的控制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商品,就是商品的销售量,它受企业计划、生产量、市场变化、企业销售能力以及社会购买力的影响。完成销售计划的企业,一般来讲有较好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如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完成销售计划,说明企业的销售工作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企业销售量不足,应该分析具体原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商品品种不一定能完全实现计划,实际售出的商品与计划售出的不同品种商品,在价值量上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按价值量计算的两者的差额并不等于实际销售量与计划销售量的差额,因此在分析中不能取代销售量指标。实际销售量超过计划销售量,实际销售价值不一定超过计划销售额,销售品种构成的变化,可能影响企业实现利润。销售商品的价格,影响企业实现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实际商品售价比计划价格低,可能说明企业降价销售,商品积压严重,销售的市场竞争力差,也可能说明市场销售繁荣,商品价格降低。实际售价比计划价格高,企业实现利润会相应增加,但是要注意是否违背了国家的物价政策,是否违背了企业的销售折扣和销售政策。在商品销售中,企业为扩大商品销售而随同销售或在销售地点陈列尚未出售的商品购进成本应作为企业库存商品,不能作为已销售商品的购进成本。在计算考核企业实现的商品销售毛利润率和毛利率时,都要用到商品销售毛利额和销售成本。应当注意商品销售毛利额和销售成本是包含购货退回、折让和折价后的指标,扣除购货退回、折让和折价后的商品销售额是企业实际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差额是实现的商品销售利润,这个利润减去销售费用才是在商品销售中实际实现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