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涛”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如下: 涛的繁体字是濤,从水从濤,形聲字,水的本意即是濤。《說文》中解釋「燾」字說:「以手覆冒也」,其本義指用手捂住臉面,由此引申出蓋住、遮蔽之義,再引申出充實、盛大之義;而潮汐、波浪的形容詞「滔」「滔滔」「波涛滚滚」等也是由盛大的涵義引申而出。
「濤」字最早見於《晉書·宣帝紀論》中「如濤湧浪」,而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亦有云:「浩浩濤濤」,意思都是指波濤汹涌。這裡需要講述一下古代的「湯」字和「濤」字。在《晉書》和《詩經》之中所出现的「湯」字皆作「湯」,且為多音字,念「shāng」時同「商」,為「商湯」中的「湯」,念「tāng」時同「湯」,表示溫水、热水之意。而「濤」字則念「tāo」,是指「濤濤」。
兩字雖然字型相近,但無任何關聯。在現代漢语音節標準化後,國際音標為: 「汤(shāng)」去掉偏旁「氵」為「唐(táng)」,「唐」字加偏旁「氵」為「蕩(dàng)」,而「蕩」字去掉偏旁「氵」為「堂(táng)」。
由此可見,「塘」字的形成是「湯」或「濤」與“旁”或“高”字結構對稱而形成的。 由「池塘」的涵義又可以衍生出「塘堰」「水塘」等等。而「滩頭」的「灘」字的形成正是由「塘」字加上「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