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字五行属于什么?
“寇”字的五行属性,这个可是困扰了小编好几天的问题呢!因为“寇”字在古文字构型里,上面是“穴”部,下面是“各”部。那么按照以前的方法,“五形”应该分属“土”“水”“木”“火”“金”。但是现代的新汉字构形里,“口”已经不属于“穴”部了,而“戈”也不属于“戈”部了。。。那可怎么办? 为此还特地把《康熙字典》和《汉语大字典》都找了出来,查看“寇”字的释义。两本典籍给出的解释都是“从戈,从穴。会意。本义:入侵,侵略”。并引例《诗•小雅•出车》中的“薄伐寇戎”和《春秋•襄公十一年》中的“楚子围宋,宋公孙寿出奔卫;冬十月甲戌朔,郑伯之弟段入北宫,杀正卿冯简子,大夫左右司寇。” 所以,根据典籍,“寇”字的本意确实属于“水”“火土”的五行序列。不过,现在要判断一个汉字是哪个象限的五行,还要看这个字的字形以及具体的用法。如果用作人名,则一般取其五行属木的意思(木盛而火生)。如:
1.南朝·陈后主叔宝的孙子、宣帝叔陵的名字就叫“孙寇”。(《隋书 • 卷六十 • 列传第二十九》:“太子春官侍读苏孝慈,皇孙世祖,并学艺该通,文词秀丽。”)
2.北宋·苏轼的好友舒州太守张仲宽的孙子叫张思茂,字邦杰,号琴轩,因为“思茂”谐音“思念木兰的雄关”,于是他就改名为“章寇”。因为他擅长画马,所以又被称为“章马”。(《东坡集 • 卷二十一 • 章邦杰诗集序》)
3.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10个儿子朱棣的正王妃吕氏,原来名字就叫吕九皋,后来被明成祖册封为皇后之后,就改姓“木”,称“木九皋”了。(《明史纪事本末》) 此外还有:三国魏·曹髦的字叫“师士”,唐代·李白的字“八千”,宋代·王安石的号“半山”等等,都用的是五行取字的传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这些名字里的“木”“火土”“水”“金”等字,其实只是偏旁,并不是整个字的五行属性。比如“明成祖”的“宗”字,“唐太宗”的“宗”字,还有“高宗”的“宗”字,虽然都有“宀”有“心”,但其实属于不同的五行,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是“火土”“金水”或者“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