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太多田埂?
我老家是浙江某村,村南有条小溪,我们这一片叫上庄畈(读fan四声),旁边有个村子叫下庄村。 以前两边都是稻田,但是下面是没有水的,所以两块稻田中间有一条小路一样的东西,里面长满了水草。这条河一样的“小渠”,就是我们村的田埂了。
春天里,人们在小路上种上了油菜,夏天到了,小路边开满了油菜花。 小路两旁的水田,其实是一排一排的,每块水田都有沟坎和灌溉系统。这有点像日本稻田的样子。 然而,这种梯田式的稻田,实际上是非常耗用劳动力的。因为在田间进行各种操作,都需要翻过一道道田坎。在科技还不发达的过去,这样的水稻种植方式,往往是穷人的天下。 那些没有多少劳动力的富人家,是不会搞这种梯田式的稻田的,他们更喜欢平整的土地,这样收割的时候,可以直接用镰刀割,挑到船上,运到码头。
后来我们这里建水库,把两村之间的小溪给淹了。原来两村的稻田连成了一片。 不过,原来的田梗成了溪流。我的童年记忆里,夏天水里全是水草,偶尔有小鱼游过;冬天水干了,水草都结在了岸边,我们经常在边上捡草鞋。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家大量建设水利工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被使用。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实施了农作制度变革,推广了集中连片的水稻机械化耕作技术。
具体做法就是,将水田打成块,中间修筑灌排渠系,两头留出进排水口和道路,这样形成了一块块的田块,即现在你们看到的那种整齐划一的稻田。 这种做法当然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是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农业产量,并且实现了水稻生产的机械化。
但也有缺点,比如水土容易流失,这种问题一般在山里会比较严重。另外,由于不能利用浅层地下水,需要大量引用水资源,因此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需求的提高,我国很多低山丘陵地带的开垦力度非常大,导致现在的耕地面积比过去的传统稻田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最近这些年,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越来越严,不少地方都限制甚至禁止新建厂房、住宅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