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代表什么生肖?
子鼠 老鼠在十二生肖里属于最聪明,智商最高的!所以它是第一。 而“子”就是鼠的意思。 所以“子时”也就是夜晚23点到凌晨1点,正是老鼠活动的时间,古人把这段时间称为“子夜”、“午夜”。 后来,人们在计算时间的时候,就使用了“子时”这个名称,把这个时间是前半夜从23点到1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夜之计在于‘子’ ” 的“子”。 用现在的话来说 “子时”大概相当于晚上10点左右了。
丑牛 我们常说“丑时”,其实“丑”是“牛”字的一个部首。 所以用“丑”表示时辰是指晚上一点到三点,正好是丑时。 《晋书·天文志》里有这样一句描述:“(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这里就把“丑”和“寅”分别作为两个时辰的计时单位了。
另外,我们常用词汇里的“触角”一词也有关联。所谓“触角”本意就是指动物的感觉器官——鼻子和胡子。而牛的五官中最敏感的就是它的触角(鼻孔),所以它也是在夜间看东西最敏感的哺乳动物之一。 “丑”也代表着一个时间段,即夜间1时至3时。
寅虎 虎是百兽之王,“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那么,为什么用“寅”表示老虎呢? 首先,“寅”与“虎”谐音;其次,在我国古代,“寅”指的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而在这其中,“斗宿”又被称为“虎首”;“女宿”则被称为“虎腹”;“危宿”则是“虎足”……“寅”也就成了虎的形象代表了。
再者,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西方神龙的化身,而黑虎是南方七宿的总称。在西方神话中,龙都是雄性的象征,可见阳刚之气十足。而虎又是森林里的王,“寅”字的形体就像一头昂首挺胸的猛虎。“寅”既像虎,又表示虎。
卯兔 月圆之时,玉兔东升。所以,月亮又被形象地叫做“太阴”和“玉兔”。兔子也就成为了卯时的代表。 而且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宮里有位女神名为嫦娥。她除了拥有美丽的容貌外,还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子。玉兔不仅代表月亮,还代表着这位嫦娥仙子。
辰龙 我們常說「辰時」,其實「辰」就是指龍。
《晉書·天文志》裡有這樣一句描寫:「(丙)寅、(丁)卯……(戊)辰、(己)巳。」這裡面的「辰」指的便是龍。而在現代曆法裡,「辰時」就是上午7點到9點的時段。
巳蛇 早年在學習計算機時,我們常聽到「數據進級為『巳』時顯示」的說法,當時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後來學到了「巳」的意思是「已經」,頓時覺得十分有趣。 而「巳」也是蛇的代稱。 在農曆的月份稱法中就有「巳月」一詞,這裡的「巳」就指的是「蛇」。而在現代的華語地區,常常把四月叫做「巳月」或「辰月」。 另外,古書中也常看到「癸巳」這樣的記載,此處的「癸」表達的意思正是「已經」。而古代的歷法常以干支紀日,每一天的第一時間是「癸巳」。 由此觀之,“巳”即是“已過”之意,表示這一天過去了,明天是新的一天。
午馬 午時,也稱「午马」。 因為馬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七,故又有“午馬”之称。 而在古代傳統醫學中,還有“午馬”這樣的專有名稱,形容人四肢不協調的狀態。如“虛風自動,頭暈目眩,四肢發軟,步則搖蕩如墮水,此名“午馬”。”
未羊 未時,也称“未末”。因为羊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八,所以在古代常以“未末”稱呼这一時刻。 在農曆的月份稱謂中,九月常稱為“戌月”,而十月稱為“亥月”,那麼九月與十月的交界時刻,自然就在“戌”“亥”之間。這個時刻,恰好在羊的屬性時间內,所以就用“未”來代表著這一時刻。
申猴 因為申時為下午三時至五時,正是日落西山,烏飛鳳陽的時刻。鳥都歸巢了,只有雄雞引頸高鳴,等待著旭日東升。 申時又稱“夕時”“晚時”等。 而在古書中,常見到的“申時”這樣的記載,其真實含义是“下午三四時”,而不是單指下午三時。 另外,因為古人用天干紀日,而每天的第一天都用“庚”字起頭。當然,第一天不一定就是早晨,也可能是傍晚。如果第一天是傍晚,那麼第二天的時刻就會變成“辛”。第二天仍是如此,若是第三天的晚上,那第四天自然就回到“庚”了。如此循環無盡。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記事中出現“庚申”,或是“辛酉”時的情景,這裡的“辛”就不是指“西”了。 酉雞 "辰時”,“巳時”……當然,這裡的“辰”“巳”都不是指早晨。相反,這兩個時候都是在下午。 在古時候,“辰”是指“辰時”,“巳”是指“巳時”。這裡的“辰”“巳”,其含義同于今時今日的“辰”“巳”。 但到近代,在計算機時代的時候,“辰”有了新意。它代表的是上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末尾。我們看到“辰”開始計算今天第一時間,意味著今天是新的第一天。
戌狗 戌時,又称“戌犬”,其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因為這個時刻,就像黑夜裏守候的守夜人一樣,只有巡邏的狗對周圍的情況感興趣。 用“戌犬”代指這一時刻再合適不過了。 狗與“贵”同音,在古代貴族常以狗來稱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