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阳历还是阴历?
五行是古代先民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一种朴素认识,而古人通常以天干地支来记时,所以五行与干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但并不存在某种关系上的绝对主导地位。 例如干支纪年法,它是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作为记录年份的方法。那么这其中的干支是如何循环的呢?《史记·历书》载“太初历”言及此: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 大衍之数是天地阴阳之大数,也就是一循环的数目为50(10×5),但在推算时则只用49。具体过程如下: 用1-9这九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可组成81组数,而这八十一组中去掉“万物的祖宗”即“万物资始”之数1与“大”字之数9后共72组,再减去“天之道”之数36与“地之法”之数25后还剩11组,最后再将这组数中的“天五”“地六”“人四”三个数相加得15,减5后便是10,10就是变易之数了。
这样,就确定了每60年的天干地支排列顺序,并且周而复始。这种计算方法十分巧妙,堪称绝妙之作! 再来看看六十甲子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吧 一轮60年为一周,分为5行(四季),每一行12年。其中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中央属土。 在古人的观念里,世间的一切都是相生相克且循环往复的,因此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与其他四行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样,每个时辰也都与五行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