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是成语吗?
风花雪月,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 huā xuě yuè,指代春天的风、夏天的花、秋天的月、冬天的雪。合起来象征四时美景,后来指诗文中堆砌的各种华丽的词语。亦比喻恋爱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自《四友斋丛说》。
成语出处:
明·王世贞《四友斋丛说·二酉琐言下》:“北地少雪而尚蒲桃,滇南少雪而贵盐梅,伊州少花而喜杨柳,东粤多雨而重木棉。岂若吾浙风花雪月之具美耶?!”后泛指四时的自然美景。因这些事物成为才子佳人写作的题材,遂用来指男女情爱等风流韵事。
《镜花缘》第四五回:“我如今把春、夏、秋、冬四季风光,分别说来,就叫‘四季风景’也可,谁还要借题发挥,说出许多风花雪月么?”
《孽海花》第三回:“余中堂生性最爱应酬,又喜欢人巴结他,当不起这两下里夹攻,到了第四标,他真个有些醉了。这余中堂酒后的人,越发显得豪兴横飞,那风花雪月的调儿涌上心来。”亦概括文人学士诗文中对自然景物所作空洞无味的描写和对男女离愁别绪所作的无病呻吟。
清·张问陶《题李太白集诗》:“风花雪月还公子,金粟铜驼入客衣。”
夏衍《写吧,写吧!》:“从古到今,所有关于人生的、风花雪月的种种主题,都已被尽兴地谈完了。”
鲁迅《朝花夕拾·娜》:“中国灵便,还有一点,是男女学生并不共同上课,又不一同运动;男学生操枪,女学生请安。”“女学生请安”是“风花雪月”的好题目,男学生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