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五行丶五脏?
木、火、土、金、水五者,谓之五行也。有相克有相生,而五行相生相克之规律又是极其严格的。以克而言,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周而复始;以生而言,又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生生不息。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故五脏的生理功能是通过心、肝、脾、肺、肾五个系统完成的。但这五个系统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关系。“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肺朝百脉,肾藏精。”“心主神明,肝主谋虑,脾主意思,肺主治节,肾主作强。”所以,五脏有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肾主水等不同的生理功能;以及心在志为喜、肾在志为恐、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等不同的情志特征。这种按五脏属性而划分的功能,实际上是对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进行的一种科学归类,其作用是协调统一全身的功能。所以五脏虽非一个具体的实体,却概括了人体的整体生理机能。这就是中医学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
中医学之所以能对五脏生理功能和情志活动进行科学归类而提出五脏属性,是由于中医学在创立的初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尚不可能对人体各脏器的解剖有全面的了解,只能以五种代表性的脏器名称和现代解剖学意义的脏器名称有所区别。我们既不可把五脏归入中医的幻想之列;也不能过分地扩大五脏的生理功能,应该按中医理论区别其特点。五脏生理功能和情志活动的描述有符合解剖特点的,如肝藏血、肺朝百脉符合肝和心的解剖特点,也有不符合解剖特点的、如心主神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