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俱乐部为啥赔钱?
CBA不像NBA,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化联赛,说穿了就是一支球队,一个城市和一个公司绑在一起的,所谓职业体育就是这么回事儿——有赢利点,当然最好不过,万一输钱,别嫌多也别嫌少,就当交学费了。 CBA这20年,发展得最成功的莫过于北京首钢和广东宏远两队,原因很简单,企业经济实力雄厚,愿意投入,加上两队的本土球员实力最强(其他队也有好的,比如浙江广厦王哲林、天津荣钢杨敬敏),所以成绩不错,球迷不少。 其他队伍,不是没钱,是钱不够花,或者说没到花钱的时候。为什么?因为CBA还有一大功能,那就是培养青少年,为国家队输送人才。所以好苗子,可劲儿地挖,管你有钱没钱,先签下来再说,你看郭艾伦、赵继伟、付豪都是这么来的;而且已经成型的优秀运动员,也尽量留住,就算没成绩,也没关系,球迷还指望着看人家打比赛呢,你说亏也好,赚也罢,总得让那些有票的观众心里平衡一点吧。
那怎么赚钱呢?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影响力,争取广告收入;二是增加场次,卖门票及其他产品。第一个很好办,电视转播,网络视频直播,卖广告,都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第二个就难了,场次的增多必须建立在球票价格提升的基础上,试想一下,如果票价太贵,观众看不到,或者看了觉得不值得,那损失还不是一样要补回来?再者,增加场次,还要考虑当地观众的接受程度,你不能把一场比赛分成两场来卖,那样做的话,观众照样不买账,毕竟大多数人的时间都宝贵得很。 最后总结一句话:CBA各支队伍就像一个个大染缸,你在里面无论你本来什么颜色,最终都会变成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