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叫什么年?
农历己亥年,阳历2019年2月5日-2019年3月5日 【猪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指阴历(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5日左右),它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集盛大礼仪和传统文化于一身的节日,也被称为“岁首”、“新岁”、“新春” 等,并有正月初一放爆竹、正月初五迎财神等诸多习俗。
1、“过年”一词的由来 “过年”这个词的名称实际上出现得很晚,在明代以后才开始普遍使用,而此前则普遍用“拜年”指代过年这一活动。
“过年”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唐代,但这时还仅仅把“过年”称为“过岁”。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名为《春夜喜雨》的诗中就有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其中就提到了蜀地的风俗“过年”,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地区,当时人们是在立春之后开始庆祝新年的到来。
2、“过年”的时间 在古代的记载中,“过年”的时间并不统一,这是因为古代的历法跟现在不一样,是阴阳合历的缘故。从现行的公历来说,“过年”的时间一般在公历的2月4日至3月5日之间。
而在古代,不同朝代的历法规定不尽相同,因此“过年”的确切时间也有差异。以农历正月为一元来说,“过年”的时间大致处在雨水(2月19日左右)到春分(3月20日左右)之间,并且古人把这段时间称为“立春日”或“立春时”。
3、“过年”的习俗 过年要祭祀祖先,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大门上还要挂上桃符。
从宋朝开始,人们会在除夕这天守岁、吃饺子;到了近代又有了贴窗花、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等丰富多姿的民风民俗。
而到了现代,尽管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许多传统习俗仍旧流传至今,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