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脾胃有副作用吗?

巫盈颖巫盈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中医药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有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学)、中医学(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等三个主要部分;而中医基础理则是构建其他两大主体内容的重要基石。所以,我们学习中医药学,必须从中医基础理论入手。 “脾胃”作为中医术语出现,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灵枢·五味篇》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脏”是指脾、胃、肝、肾和心。

《素问·经脉别论》则具体论述了饮食入胃后,水谷如何精微化生气血而供养五脏六腑的具体过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脾胃与营养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胃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我们学习和掌握中医基础知识,首先就要认识自然界(大自然)和人(人体 小宇宙)的关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要了解自然界的物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如《黄帝内经》中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如果我们能够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正确对待四季的寒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过度劳累,不疯狂透支健康,我们的生命就能与天地同寿。但这仅仅是掌握了中医入门的基石而已。

其次要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即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方剂药膳等诸多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既需要死记硬背,也需要理解运用。 学习中医最难的是记忆,但最宝贵的也是记忆。只有牢记,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最后建议多读经典书著,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等,这些中医经典不仅包含了中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蕴含了诸多治疗经验及临床实用技巧。多看多思多记,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