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埋线有什么作用?
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疗法,也是国粹之一,它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效果;而艾灸则是使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等通过温热之刺激,起到保健养生、御寒防暑、调理阴阳气血、祛除风寒湿燥火等外在侵害的作用。那么今天聊聊针刺和灸法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作用。 《黄帝内经》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正确运用针刺和灸法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1.益肾健脑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中,肾最容易受到损伤”。如果肾脏虚弱,不能正常生理代谢的话,各种疾患就会随之而来。所以补肾对于健康人来说,可以延缓衰老,保持精力旺盛;对于患者来说,则可以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而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与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有关。古人称“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就是大脑。保护大脑,特别是预防脑早衰,就显得非常重要。刺灸可以疏通脑部经络,调节神经系统,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增强记忆,维护脑的功能状态。
2.温阳补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就像太阳一样,只有温暖向阳才能长生。而现代人的通病就是“阳虚”,比如说四肢发凉,畏寒喜暖,小便清长等症状,这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无法达及四肢末端所致。
还有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面色晄白、口唇青紫、大便稀溏等症,这些也都是阳虚的表现。补气温阳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为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又是“阳脉之海”,而且督脉上的穴位大多都能振奋阳气、祛寒补虚。我们常取督脉经穴位来防治疾患,增强体质。 经常灸足三里穴也有益肾壮阳、补中益气之功效。
3.健脾养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现在人们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食肥甘厚味,都会导致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肝炎等等。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我们只有调养好脾胃,让它们各司其职,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因此我们要着重养护我们的脾胃。
(1)饮食规律 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的问题。不要吃得过于精致,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要少吃冷饮,多吃温性食物,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2)情绪调控 我们知道“怒伤肝”“悲忧伤肺”,但是却不知道“思虑伤脾”。其实不良的情绪也会伤害我们的脾脏。如果我们长期抑郁寡欢,脾气不好就容易造成伤害。所以保持良好心态也很重要。
(3)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锻炼可以帮助我们调养脾胃。当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