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诀有什么用处?

杨德明杨德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诀》是一门功法,跟太极拳一样,是一门拳技而非医术。作者在原文中说的很清楚,这是武功而不是医术,因此请不要把此书当作中医书籍来阅读。 有人将《五行决》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学经典相对比,认为其内容肤浅,不过都是阴阳五行生克的理论而已,没什么实际用处。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古人的这些著作;其次,古人这些著作出现在世间的目的也不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的(《黄帝阴符经》和《太上感应篇》除外)。《黄帝内经》讲阴阳五行、经络穴道是为了说明人的生理活动规律,而《伤寒论》讲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则主要是为了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这些典籍虽然涉及到许多养生方面的内容,但主要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医学实践。

作为武功书籍的《五行决》主要作用也不是用来养生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传授五种基本功夫,这五种基本功是练好武术的基本功,掌握阴阳五行生克的变化是在打斗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五种基础功夫的前提条件。如果只懂一些皮毛功夫就想运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一切,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如果你能理解阴阳五行仅仅是工具,就像数学中的加减乘除一样,它本身不能决定结果的正确与否。那么,学好了阴阳五行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否则,学了也是徒劳。

印建平印建平优质答主

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变化在奇经系统中主要体现在:奇经与十二正经中各经相会合之处。任脉与阴维脉、督脉与阳维脉在项后相交(属金,均为阳脉)、任脉与阴跷脉、督脉与阳跷脉相交于口、咽(属火,均为阴脉);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会于足五趾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维脉会于手食指端、肝经与阴维脉会于足大趾、心经与阴跷脉会于心中,均为木(同是表里经相合);太阴肺经(木)与督脉(金)会在手拇指指端。

奇经八脉穴位的五行性则遵循任督主南北二极,其余各经主东、西四维这一规律。 与十二正经相同,阴维、阴跷为阴中之阴(水),阳维、阳跷为阳中之阳(金),督脉为阳中之太阳,任脉为阴中之至阴(土)。督脉、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三焦经、阳跷脉位于或起于体表或背部,所以,此六经的穴位以火性为主,即为阳气所盛;任脉、手太阴肺经、厥阴、脾经位于腹而属于里,所以此四经的穴位以水性为主,即为阴气所盛.

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比较各条奇经上腧穴的主病,则见水、金、木性穴主治的病证多,火、土性穴较少。但督脉、阳蹻穴虽为火性穴,却多为治神志病及目疾的要穴,所以,这两条经脉上的腧穴仍应列为“主病多、应用广”的经脉。以上这些主病多、应用广的经脉是:水性穴的阳维脉、冲脉、带脉、阴蹻脉;木性穴的阴维脉、阳蹻脉、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金性穴的阳维脉、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三焦经、手少阴心经;火性穴的督脉、阳蹻脉; 土性穴任脉与阴蹻脉。

在针灸实践中还应重视奇经之脉循行于头颈部(包括前额部)和下肢部的腧穴。从人体结构看,头与四肢是人体活动的枢纽,关系到人的智能和运动功能。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气皆上注于头。奇经八脉多起止于头面部,尤其督、任、冲、阳明胃经之脉更是上起于头面部和额部。头面部又是神明之府。因此,位于头面部、前额部和下肢部的奇经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尤为广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