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字解什么生肖?
应该是羊。 《春秋》记载,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宋人执郑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郑伯伐宋”。郑伯应该是郑襄公。《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其名为“乙卯”。那为什么《春秋》中称他为“郑伯”呢?原来这“乙卯”之“乙”是个形近而误字的词头,这个错误被后来的史书沿用下去。 “乙”字形近于“郑”,而古文字“丙丁”的“丙”字又与“申酉”的“申”形似,因此很容易造成混淆。如“十二诸侯”中的郑国世子“忽”在“郑伯克段于鄢”文中就被误作“辛首”。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汉书·地理志下》“颍川郡阳城”注引东汉王充《论衡·正说》:“阳城,今颍川阳城县是也,本属冀州,后汉因之。”其中的“阳城县”应该就是东汉的阳城,那么前面的“本属冀州”就值得商榷了——实际上,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西汉的阳城属于颍川郡,新莽时期改属豫州,而东汉初年再次改回颍川郡。可见此处王充的“阳城县”应该也是指东汉的县城,而不是他所说的“本属冀州的阳城县”。 另外,《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三国时鱼豢撰《魏略》记述曹植之诗曰:“先帝升遐,天子丕祚。”其中“先帝”应该是指曹操,“天子丕祚”的“妃”字显然是一个衍字。类似这样由于形近而导致错误的情况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