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有多高?
我来说一下我所知道的吧! 首先,中国马协注册过的马拉松运动员(包括业余和职业)超过5000人,这还只是注册过的一小撮人,没有算那些未注册的。 其次,这些运动员分属不同的等级,有二级、一级、健将级,其中一级以上选手近2000人,这部分人能拿到全年各种比赛的参赛名额,比如全年参加任意8场比赛就可以获得当年全甲资格;
这些运动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目前以体制内单位为主,如体工队、体育院校等,也有部分来自民办培训机构的。 然后,这些运动员的水平差距很大,有能跑全马的顶尖高手,有跑半马的中流选手,也有只能跑10公里的菜鸡。 最后,这些人获得比赛名次的机会都是一样的,都是报名抽签。
例如北京马拉松,每年报名人数将近3万人,而全程项目只有5000个签位。也就是说,如果报名北京马拉松,有接近七成的概率可以获得参赛资格;就算报不上名,还可以去跑“北马嘉年华”,用成绩换取参赛资格。 (注:北马嘉年华是北京马拉松组委会从2016年开始推出的活动,只要你在指定时间段内完成相应配速的全程或者半程跑步任务,就可以获得下年度北京马拉松参赛资格。)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晋级问题,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中国马拉松青少年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文件,少年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可分为以下六档: 一级(优秀) 二级(良好) 三级(合格) 四级(一般) 五级(初级) 六级(普及) 这个文件是中国田径协会于2017年制定的,目前应该算是失效了,因为文件的最后一条写明: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当然,这个文件只对省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举办的马拉松青少年比赛有意义,对于各地举办的各种越野赛、山地跑等,无法可依。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在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很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都拥有良好的晋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