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五行属性是什么?

耿伟焯耿伟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音的五行属什么,这个争议比较大啊! 有人说五行是五声调式,那五音就是五个调式了嘛——宫商角徵羽。 有人说是五个浊音,那就是宫商角变徵角商(羽)。 这个说宫音属土,商音属金,角音属木,变徵属火,这没毛病吧。 但如果按这个来套的话,怎么都套不进去啊。 所以又有人跳出来,说五行是五时律,那五音就是五时律里的五个正音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 黄钟大吕没毛病,可后面四个是啥?夹钟我猜是夹种的意思,姑洗应该是姑洗伐鼓的意思,中吕应该指仲秋之月,月亮位于中南,所以仲秋之月叫仲里。至于大吕吗…… 算了我不废话了。反正这个说法跟上面那个一样,也套不进宫商角徵羽里面去。 五音到底是啥呢?

我个人比较支持“五声调式”的说法。理由如下: 在周代,五音与七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七音指的是七种变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泛音。而五音则完全是指实音。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乐书》里讲得很清楚。五音是与宫商角变徵角商相对应的。 那什么是变声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某个曲子是G调,固定唱名法,那么一音阶依次对应1234567i。其中2和7分别为高音2和高音7,4为高吹4,其余以此类推。

现在把第七个音升高一个八度,就变成了另一个调子,我们来标记一下。 高音2 a 高音7 c' 低音2 d' 低音7 f' 这样一来的话,新调的第五音就是原调的第一个音,新调的第三音就是原调的第四音等等,而与原调相比,新调的每一音高低都提升了纯四度。这种提高每一个音高度的方法叫做“纯四度移调”。

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把任何一个音升高或者降低任何度数。纯四度移调也是古代乐器演奏的一个基本方法。 那按照这个方法,把任意一个调从低往高推,每推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遇到第7个音(当然,也可能不是第7个音),此时该调的第一个音就变成最高音了,这样的调式就叫“折上形调式”。

所有的折上形调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第一个音比最后一个音只高一个八度。因此所有折上形调式的音节数都和宫商角徵羽一模一样,都是五个。所以,折上形调式其实就是五声音阶。 用五弦琴弹奏这样的调式,效果就跟现在的吉他弹唱一样的。 而如果我们把七个音全部放低一个八度,那就变成了另一个调式,我们来标记一下。 b e g s c' d' j

用这个新调的第5个音做主音,按照宫商角徵羽的顺序排列其他音,就是一个五声音阶了。而这个五声音阶的第一个音比最后一个音只是低了一个八度而已,故而同样是折上形调式。

我认为五音是五声调式。

修子颜修子颜优质答主

笛子,是迄今为止中国流传最广.拥有演奏者和听众最多的乐器,几乎家喻户晓。中国人历来用笛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历史上著名的笛子手层出不穷。晋代的桓伊,唐代的李謩,五代前蜀的王衍,宋代的赵祯,清代的纳兰性德,都是擅长吹笛的能手。尤其是纳兰,还留下《渌水亭杂识》传世。其中《古笛操》,是篇有关笛子形制和吹奏的不朽之作。可以说,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一种乐器能与笛子的声誉相比拟。

笛子是由少数民族传进来的。它起源于一种“竖吹”的少数民族乐器,后来渐渐普及中原,演变成为“横吹”。

从汉朝开始,有关笛子的文学作品日渐增多。魏晋时期,阮籍著有《咏笛赋》,刘琨著有《答卢谌诗》,都与笛子有关。

笛子制作工艺很简单,多取当地高粱杆做笛膜,用铜丝做笛线。它的音色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它既可表达深沉宽广的思想感情,又能描绘气势壮阔的画面。笛子的形制为一般竹制,也有石、玉、铜、木等制成。原为羌族乐器,初由乌孙传入,汉时传遍中原。其演奏艺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演奏家。从南北朝到汉代,从笛又衍生出短笛,其形制较笛短小。汉魏时的横吹部,多用笛和短笛的合奏。隋唐两代的横(建)笛已渐盛。“笛”字,原本写作“翟”或“籘”。因这种乐器为古“翟”国所产,故称为翟,又因笛子多半用竹管制成,所以,“籘”又为竹字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