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土为什么地位?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一个循环,这种生克关系是相对平衡稳定的,因此可以说“没有高低”。但五行也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比如木代表生长、欣欣向荣;火代表温度、阳光;金代表肃杀、收敛。土在中间,有培育万物的作用,因此它具有中和、德厚的特征。 在中医里,土还代表脾胃。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入胃,经脾的运化,化为气血津液供应全身,而胃的受纳,就好像粮仓接受粮食一样,是土的特性在肠胃中的体现。 《黄帝内经》云:“土者,言其平均,载育万物也……”可见土在五行之中居重要位置,没有土的承载养育,其他四行便无法发挥作用。
同时,土还是阴阳相交之处,是化生万物的起点——《庄子·天下篇》云:“土止于不息(阴阳),故能载营卫气血,滋养脏腑经络,充养肌肉,润泽毛发。” 我们身体的结构也是围绕土做设计的。人的四肢和躯干的结构就像是大地,胸腹部的脏器就像大地上的山川,而皮肤肌肉就像大地长出的草木,毛发就像大地生长的野生植物。
如果大地的结构出了问题,身体就会失衡。所以养生先要养土——《黄帝内经》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位在中,谓之土……故病在中央,治宜健脾,补中益气。”
五行学说是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它包括木、火、土、金、水,五者之间的相生相克维持着大千世界的生生不息。而中医之歌《五行土为贵》的歌名也恰恰印证了在五行中土的至高地位。五行土之所以为贵,首先源于土为“万物之母”。
“夫土者,五谷之所生也,五脏之所养也”,“人之所贵于万物者,以其有精神也,而精神之所寄,莫根于血气;血气之所宰,莫切于阴阳;阴阳之所产,莫原于土谷。”(明·张介宾《类经》)这里所说之“土”当然不是指板结的土壤,而是指人体脏腑中的脾。《内经》中指出“脾者,智也,君之官也。”认为脾在人的脏腑中具有统领其他脏腑的功能。同时《内经》还说:“心者生之本、脾者仓廪之本、肾者先天之本……”可见,心、肾等脏腑的功能发挥都要通过脾这个“仓廪之本”来维持,这正像大地为万物之本而提供生生不息的滋养一样。另一方面,大地的“受纳”之功在人体同样体现为“太仓”脾,脾的生理功能,一是主运化,二是主升清,分别概括了消化系统中吸收和向上输送营养的过程。
我们吃的五谷由脾吸收其精华上输心肺化生气血,走脏腑经络,内濡五脏,外养四肢,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人体的五脏好比一个五边形,中心就是位于人体中焦的脾。只有脾气足,五脏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血液濡养,五脏的毒素垃圾才能源源不断的被化解排出。人的百病虽各有病症偏重,但大多都与脾胃有关。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中属阴脏,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健康靠的是气血的周流,滋养全身,所以脾胃好,人才不生病,少生病,生病了也好得快;脾胃不好的人,因为气血不足,气血的防卫系统出现问题,所以外在的邪气就容易侵犯,生病了也好不下来,所以有“外邪易侵,百病丛生”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