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代表什么生肖?
代表动物的成语有很多,其中就包括“闻鸡起舞”、“惊弓之鸟”、“一箭双雕”和“鹿死谁手”等。 这些词语都暗示了某些动物的能力或习性,从而引申出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和精神财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讨论一下这四个成语中与动物有关的隐喻意义吧! 一、鸡 首先来看“闻鸡起舞”中的“鸡”。这个概念其实指的是公鸡。在古代,人们通常把清晨报晓的公鸡称作“雄鸡”;而把那些羽毛鲜艳而又性格活泼好动的公鸡称之为“啼鸡”或者“舞鸡”。这里的“鸡”实际上就是“雄鸡”的意思。 而关于这一成语的由来,相传晋代的祖逖是个文武全才的人,他从小就有济世安民之志。到了壮年,更是胸怀天下,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可是他却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在年轻时与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隶校尉部的从事,两人同榻而眠。每晚听到鸡叫,他们就起床练武。后来,他们各自成为一方统帅,但是祖逖仍然坚持早起锻炼。
二、大雁 “大雁”在“惊弓之鸟”中代指“大雁”。那么,究竟什么是“惊弓之鸟”呢?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魏国将领乐羊为了讨伐中山国,不惜冒死冲锋陷阵。但是他最终却因为贪功而差点中了敌人的计谋。幸好魏文侯派大将李悝前去营救,才总算是化险为夷。 但是李悝赶到的时候,却看到了令他惊讶的一幕——原来,乐羊的手下将已经受伤的乐羊包围起来,生怕他有闪失。 李悝十分赞赏这种手下对主将无限负责任的态度,于是他对大家说:“你们都是忠勇的勇士啊!我一定要让君主知道你们的功劳!” 说完这句话,他就率领着大家杀向了敌营……
三、兔子 在“一箭双雕”中代指“兔子”的正是“狡兔三窟”。那么这个成语又是指什么呢? 这同样是一个出自《战国策》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孟尝君养了一条宠物兔子。这条兔子很聪明,能够分辨出主人孟尝君喜恶。如果孟尝君高兴的话,它就会蹦跳着过来求欢;但是如果孟尝君发怒的话,它就知道逃跑。 有一天,孟尝君正要和客人下棋,那条兔子却又蹦又跳地跑了过来。孟尝君非常讨厌这只兔子,便顺手给它一棍子。没想到,兔子非但没有躲开,反而还像人一样跪了下来。孟尝君更加生气,拿起棋杖朝兔子砸去。没想到这一次,兔子竟然灵巧地用后腿撑住了地面,避免了被砸到的命运。
四、蛇 最后看“鹿死谁手”中的“蛇”。这个概念其实指的是毒蛇。那么,为什么是“蛇”而不是其他有毒的动物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人认为蛇是有毒的动物当中性情最温顺的一种。 所以从“闻鸡起舞”到“惊弓之鸟”再到“一箭双雕”最后到“鹿死谁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些成语本来都是在形容人类的,只不过由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人类最终还是要输给比它们更强大的动物。这些动物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赋予了人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