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动态平衡是什么?
1. 何为“动态”,何为“平衡” 我们先来看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定义: 一、什么是动态平衡? “基金管理中的动态平衡策略又称再平衡策略(Rebalancing Strategy)”,是指当资产组合的收益或净值超出投资者事先设定的标准时,即进行再平衡操作(通常为降低资产中收益率较高的部分仓位;增仓收益较低的资产),以使投资者的资产组合重新回到最初设定的比例。 如假设我们投资了股票型基金10万元、混合型基金5万元、债券基金3万元、货币基金2万元,共20万元到某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计划中去,并设定6:3:1:1的配比。 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使得该计划的资产净值上涨至12万后,此时该计划的管理人就会启动自动化的再平衡策略,将原来6万元的股票型基金仓位减持一半,转为持有3万元的新股票型基金,从而实现了“动态平衡”——当市场涨跌导致资产组合偏离预先设定的风险收益比时,主动改变资产的配置以达到预期的风险收益匹配值。 二、什么是静态平衡? 如果不经常调整资产配置,而是在某个时间点上一次性地完成所有资产配置,这就是所谓所谓的静态平衡。这种在某个时点上的完全平衡其实只是理论上的完美状态,它没有考虑到未来资产表现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的风险溢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不考虑投资者自身风险偏好及资金需求的变化情况。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无法做到真正的“静态”,所以只能采用“近似的静态平衡方法”来进行资产配置决策。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到两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更注重资产的配置与优化,而后者则是侧重于对某一特定时刻的资产配置分析。 那么,两者的区别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 为何需要“动态平衡”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动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基于目标市值的被动型策略。这个策略比较明显的缺点在于缺乏主动性,而优点则在于操作简单易于执行。而且,对于绝大多数散户而言,由于本身专业知识有限且精力也有限,很难做到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来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因此,与其费尽心力地不断修正自己的资产配置,还不如直接使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得更省心省力一些! 再来看看传统的静态平衡法,它是通过在一个时间点上的彻底洗牌来实现对整体资产分配的一种手段。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迁,单一的静态平衡已难以适应新的金融环境的要求。比如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就导致了许多传统行业的下滑,很多企业开始纷纷倒闭甚至退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按照过去一成不变的静态资产配置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于是人们又开始探索各种新的资产配置方法和工具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